】 【打 印】 
科技賦能文化遺產保護
http://www.CRNTT.com   2023-06-07 11:32:56


  中評社北京6月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通過三維激光掃描等技術為文物創建數字檔案;運用數字修復、3D打印技術實現文物重生……“衣袂飄飄、裙裾飛揚”,穿越700多年時空的永樂宮壁畫,躍然眼前、可觸可感。

  不只是永樂宮。在“數字藏經洞”,感受穿越時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宮”,“雲游”紫禁城萬千宮闕;在“文物多寶閣”,用指尖360度“觸摸”文物……一個個數字技術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案例,為我們感受文物裡的中國增添了更多打開方式。

  數字化技術,讓文化遺產歷久彌新。不可再生文物時時刻刻承受著自然條件的考驗。通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近景攝影測量技術等手段實現數字化采集,可以減少對文物本體的接觸頻次、降低文物保護風險;借助單體渲染、後期修復等數字加工方式,可以重現文物最初的色彩、樣貌。歲月流逝,數字化技術卻可以在中華文明基因庫永久存檔,還原文物風華、再現歷史原貌。

  數字化傳播,讓文化遺產便捷共享。借助3D打印技術,原本不可移動的文化遺產、成為跨地域展覽的“移動寶藏”。利用VR、AR等交互式、沉浸式展陳技術,觀眾可以“一鍵放大”,細致入微地賞析傳統參觀方式難以“觸摸”的細節;還可以通過360度全景漫游,穿越時空、身臨其境,體會“與文物同在”的歷史場景。文化遺產與技術結伴、同創意碰撞,成為共享的“數字寶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放眼全國,科技的力量正讓更多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以科技的力量賦能文物保護,以創意的活水激發文化創新,數字技術給文化遺產賦予了新的生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