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正確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深刻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23-06-07 07:54:02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要求、提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目前,基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的新局面,一方面,要繼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以保障國內市場的順暢流通;另一方面,要深度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發展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協調好國內國際雙循環之間的關係,以國際循環優化國內循環,以國內循環推動國際循環。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科技自立自強是保障國內大循環順暢、增強國內國際雙循環動力的重要因素。要在全社會形成鼓勵科技創新的氛圍,為重大核心技術攻關提供資金、技術支持,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問題,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創新活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彰顯了主動發展的政治擔當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彰顯新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強化政治統領是前提,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領導作用的發揮。首先,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凸顯了黨對國家發展大勢的前瞻性思考。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實踐中,各級領導幹部通過整體分析、前瞻統籌,有利於增強判斷局勢的科學性。其次,新發展格局的構建體現了黨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全局性謀劃。“全國一盤棋”需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對國家的全面領導和整體統籌。再次,新發展格局的構建突出了黨對經濟社會建設的整體性推進。各級領導幹部要在立足於國內外的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改革發展的舉措,鍛造真本領,淬煉好擔當。

  改革惠民生,發展促和平。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緩解了產能過剩、經濟運行不暢等問題,有利於穩就業保民生;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為世界經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黨立足於國內發展大勢,著眼於世界發展潮流,把握歷史主動,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政治擔當。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熊輝(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黃伊琳(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