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受現實利益驅動,老字號品牌被仿冒造假、惡意攀附的案例屢見不鮮。比如,大家熟知的“西四包子鋪”,在街頭巷尾就有諸多類似名字的店鋪,孰真孰假,讓消費者“傻傻分不清楚”。
近日發布的《北京市檢察機關知識產權檢察白皮書(2022年)》指出,伴隨“國潮”消費逐步興起,有的經營主體花式“蹭”老字號熱度,甚至惡意搶注老字號,損害老字號企業及消費者合法權益。部分商家無正當理由在店鋪招牌和牌匾上模仿老字號名稱,還有個別主體不以使用為目的,惡意申請搶注與老字號類似的商標。
被“傍名牌”的做法,讓不少老字號企業感到困擾。而這一情況還由於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而愈演愈烈。有老字號企業表示,隨著客流逐漸從線下轉到線上,他們對電商平台直播帶貨上的異地網絡侵權行為無可奈何。
各類知識產權糾紛不僅使老字號企業在當下蒙受損失,更制約了其長期發展的步伐。此前,不乏中華老字號企業因商標糾紛上市遇阻的案例。得益於近年來各方對老字號企業加大關注力度,以及相關知識產權保護新措施、新政策的出台,老字號侵權案勝訴率不斷提升。但對大多數老字號企業而言,通過官司來維權費時費力,是不得已的辦法。老字號企業應主動出擊,提高保護自主知識產權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早開展商標保護布局,樹立“糧草未動、商標先行”的意識,夯實商標權利保護的基礎。
老字號企業應通過及時註冊商標、域名,申請專利、加強商業秘密保護等方式,對其獨有商業標識、產品配方、工藝、服務等進行知識產權體系布局,盡早建立保護預防機制,以多元化方式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應尊重歷史、尊重市場現狀,合理劃分各類權利主體之間的權屬關係和權利邊界,強化權證意識,妥善保存歷史存證,對權利許可和轉讓進行明確的約定和合理限制,以更好地維護和延續老字號品牌價值為目標,避免產生和有效解決老字號權屬紛爭。同時,各經營主體也要秉持公平、誠信的原則開展市場經營,尊重自主及他人知識產權,共同營造良好有序的營商環境。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秉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