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亟需給抑制骨齡增高打一針“清醒劑”
http://www.CRNTT.com   2023-05-26 10:42:52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網評:亟需給抑制骨齡增高打一針“清醒劑”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濤

  “聽說抑制骨齡生長,就能‘騙’過身體,讓孩子一直長高?”近日,這種“增高”方法在家長的朋友圈中傳播開來。部分家長為了讓孩子長高,選擇給孩子吃藥、打針抑制骨齡,企圖骨骼閉合更慢,為孩子長高“爭取時間”。(5月24日《羊城晚報》)

  骨齡是骨骼檢查常用的檢測指標,指人體實際骨骼的發育年齡,代表著骨成熟度。現代醫學認為,骨齡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成年身高與生長空間。“通常情況下,骨齡與年齡的差距不會超過一歲。骨齡越小,骨骺閉合時間越晚,長高潛能越大;骨齡越大,骨骺閉合時間越早,長高空間越小。一旦骨骺線鈣化閉合,再想要長高幾乎是不可能了。

  近年來,家長圈中流傳一種“吃藥打針,抑制骨齡”的說法,通過人為干預骨骺閉合,延長孩子的長個時間。去年有媒體報導,一名杭州媽媽為了讓9歲女兒長高,給女兒打“性抑制針”。大半年時間,花費十萬元。還有個13歲男孩身高已1米72,醫生測完骨齡後判斷孩子發育空間已經不足,但家長還求著醫生要打生長激素針,只為再衝刺一兩厘米。

  “是藥三分毒”。吃藥打針抑制骨齡,主要是針對患有性早熟、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腎上腺腫瘤等病症,骨齡發育與實際年齡不符的群體,必須要在有確切的疾病需要治療、且患者達到用藥條件的情況下才可以。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需要生長激素治療抑制骨齡的患者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對於發育正常、骨齡和年齡的差距在合理範圍之內的孩子來說,盲目吃藥打針抑制骨齡不僅沒有必要,還可能帶來副作用,造成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一系列難以預料的健康損害。過量使用生長激素,還會降低胰島素敏感度,引起不耐葡萄糖。據國外報導,80%的生長激素使用者患了糖尿病,需要胰島素治療。

  此外,抑制骨齡的藥物和針劑,大多為處方藥。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處方才可調配、購買和使用。國家衛建委《關於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的通知》明確規定:注射美容屬於醫療美容範疇,必須在取得合法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展。個別無醫師資質的個人,在沒有合法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展為患者注射生長激素的行為屬於非法行醫,嚴重危害患者人身安全,涉嫌違法犯罪。

  誠然,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許多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大高個、大長腿。但在追求“以高為美”的道路上,切不能飲鴆止渴,忽視健康。一方面,公眾要提高科學素養,理性看待身高。在影響孩子身高因素中,遺傳占70%—80%,這是外力不能改變的。如果家族身高普遍不高,那麼家長對孩子的身高期望值就不要過高。另一方面,要認識到運動、飲食、睡眠等是影響骨骼生長的主要因素,與其將希望寄托於抑制骨齡的“神藥”,不如引導孩子通過積極運動、合理飲食、充足睡眠等健康方式,起到提高骨細胞的生長能力,推遲骺軟骨消失時間的作用,從而用足用好30%的後天努力空間,科學延長身高生長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