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開展生態整治、帶動城市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5-22 10:57:28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據人民網報道,福建霞浦,一座美麗的海邊小城。憑借優越的自然環境,當地人以海為生。然而,這裡的海上養殖一度出現無序無度的狀況,生態環境受損、城市發展也受到影響……為改變“靠海吃海”的方式,當地實施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行動,恢複海上養殖生態,推動生態環境和經濟協同發展。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500多公裡海岸綫蜿蜒延伸,海域面積達2.89萬平方公裡。

  優越的自然環境,讓當地人習慣以海為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霞浦全縣漁業從業人口達26萬人,占全縣人口數量的一半以上,海水養殖業年產值超百億元。然而,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海上養殖一度出現無序無度的狀況。2018年7月,霞浦下決心進行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推動海上養殖規範化、可持續發展。

  高密度海上養殖,一度造成生態破壞

  提起霞浦,很多人會聯想到大黃魚、海帶、紫菜。其實,霞浦大力發展海上養殖只是近幾十年的事。霞浦漁業資源豐富,過去人們僅靠捕撈,就能滿足絕大部分的生產生活需要。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原始海產品供不應求。上世紀90年代,隨著養殖技術與設備的進步,霞浦開始大力發展海上養殖業。

  10多年前,在霞浦縣溪南鎮七星村,漁民董祖帶著十幾口網箱的大黃魚,也加入了海上養殖的行列。一年又一年,董祖口袋鼓了起來,卻眼見著門前那片海上的網箱越來越密,到2016年前後,連航道都被擠沒了。<nextpage>

  前些年,每到春末夏初,董祖總在擔心中度過,這是大黃魚白點病的高發期。“養殖密度過大,超出了自然承載能力,海水流動性變差,大黃魚得病後的死亡率明顯上升。”董祖說。

  2017年,白點病叠加台風過境,大黃魚大片死去,混合著白色泡沫的網箱,漂浮在海面上。生態環境惡化的後果,最終也嚴重影響了海上養殖業發展。就在同一年,福建省部分海域高密度養殖問題引起中央環保督察組的關注,并被責令整改。

  開展綜合整治,恢複海上生態

  2018年7月,在省市兩級督導下,霞浦打響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攻堅戰,成立由縣委書記掛帥的領導小組。

  起初,作為領導小組的成員之一,霞浦縣委政法委書記卓小專自己都信心不足。“涉及的海域之廣、規模之大、群衆數量之多、利益之深令人難以想象。”卓小專說。

  綜合整治包含兩方面。其一,通過“清海行動”,重新規劃和調整養殖海域,推動原先無序、無度的養殖向有序、規範化轉變;其二,用可再生的環保塑膠浮球替換原先的泡沫浮球,推動海上養殖向生態環保可持續轉變。

  經過實地調研、專家論證、反複討論,當年,《霞浦縣海水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8—2030年)》出台,明確禁養區、限養區、養殖區、航道等區域劃分,依據規劃,對禁養區進行清退,對限養區、養殖區實施升級改造。霞浦構建“鎮村一體、山海聯動”工作格局,從縣直機關和無海上整治任務的鄉鎮(街道)抽調兩批幹部189人支援沿海重點鄉鎮,集結縣鄉村三級共750多人對重點海域逐個攻堅。<nextpage>

  盡管決心如此之大,但實施起來,面臨的困難還是超乎了卓小專的想象。

  “一說要海上整治,群衆覺得挺好。可一旦涉及個人利益,大家就開始猶豫。”卓小專說。找突破口,工作專班從當時有困難、有顧慮的漁民入手。

  在七星村,聽說改造後的環保塑膠浮球不僅更環保、美觀,以後還能以此發展海上旅游,董祖來了興趣:“大黃魚存活率低,根源在養殖環境。過去,我試了很多辦法,都無濟於事。如今政府下決心治理,我願意一試。”就這樣,董祖率先將泡沫浮球升級為環保塑膠浮球。

  效果很快顯現。董祖改造後的養殖區變了樣,第二年大黃魚總產值就翻了一番。“大黃魚品質和存活率明顯提升。不僅如此,新型環保塑膠浮球更抗台風,使用年限也更長。”面對變化,董祖很驚喜。

  示範效應下,工作專班借勢推動,對支持改造的漁民發放補助,對有困難的漁民幫助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經過3年攻堅克難,霞浦實現全縣海域環保塑膠浮球改造率100%。

  在改造養殖設備的同時,霞浦同步推進海漂垃圾治理、航道清理、養殖區域規整,并在海上設置垃圾桶、改造衛生間,引導漁民自覺養成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霞浦海面又恢複了蔚藍。

  發展旅游新業態,帶動城市發展

  2008年,幾張霞浦自然風光和海上耕作的照片火遍全網,讓霞浦這個海邊小城,逐漸吸引無數攝影愛好者和慕名而來的游客。<nextpage>

  2013年,當地因勢利導,將旅游列入全縣重點產業。以“生態休閑度假”為定位,瞄准自然風光,完善基礎設施,鼓勵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等旅游新業態。

  霞浦縣海尾村,曾是全縣最貧困的村之一。2018年,看著霞浦的旅游業越來越紅火,村民薑瑜辭掉工作回到家鄉,成立了一支3人團隊,圍繞村子自然風光開發體驗游。如今,這支隊伍已發展到12人,幾乎都是返鄉回來的青年。對薑瑜來說更重要的是,“原先最窮的海尾,現在只要人們提到,都是眼前一亮”。

  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制作小吃、當攝影模特、當導游……圍繞旅游的產業鏈不斷延伸。

  住民宿、吃海鮮、體驗趕海……如今,旺季的霞浦一房難求。據統計,2022年,霞浦實現年接待游客700萬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60億元。

  “美了環境,富了口袋,提高的是生活品質,帶動的是整個城市的發展。”霞浦縣委書記郭文勝說,在霞浦,這樣的溢出效應不斷凸顯,“下一步,霞浦將更加用心守護好這片蔚藍之海、希望之海,大力發展海洋文化、海洋經濟,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協同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