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把實體經濟根基築得更實更牢
http://www.CRNTT.com   2023-05-18 09:00:14


 
  “今天的‘小巨人’,可能就是明天的大企業,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持久動能。”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

  據統計,一季度深圳新設商事主體10.56萬戶,同比上升19.95%,3月底總量已突破400萬戶。

  ——政策舉措發揮實效,助力“製造業當家”產業生態。

  “小汽車可以坐電梯上樓。”在位於深圳坪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該產業園項目總工程師範林飛說,廠房最大層高達10米,並設置超大汽車貨梯。

  深圳開發強度達49%,“向天借地”成為深圳破解產業空間瓶頸的實招。從今年起連續5年,深圳預計每年建設2000萬平方米高品質“工業上樓”廠房空間,目前已有72個項目,助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新型製造業園區。

  深圳市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不銹鋼表面防腐技術的“絕招”,在有關部門提供的“練武場”——南山區大型骨幹企業與中小企業對接活動中,與中海油嘗試展開合作並最終達成採購協議。

  “政府牽線搭台,骨幹企業‘大手拉小手’,形成產業協同共贏局面。”深圳市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清長說。

  ——招商引資落地有聲,塑造“企業友好型”營商環境。

  今年以來,招商引資按下“快進鍵”,項目落地跑出“加速度”。

  來自深圳龍華的“雙招雙引”考察團馬不停蹄:韓國延世大學、日本朗玩株式會社等多家機構和企業,與龍華達成合作意向,富士膠片集團也是其中重要一站。

  2月下旬,富士膠片製造(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龍華舉行新建項目開工儀式,將打造數字化、智能化未來工廠,投產預估可創造數億元年產值。

  環顧深圳各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設如火如荼,深圳首條跨海隧道——媽灣跨海通道盾構施工有序掘進,深圳樂高樂園度假區三大主題酒店主體建築即將封頂……重大項目搶抓施工“黃金期”,奏響高質量發展“進行曲”。

  新氣象: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更高,更實,更新!

  一季度,深圳工業投資增長33.7%,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33.2%。投資是對未來的預判,彰顯市場對於深圳創新發展前景的信心。

  深圳,正從特區時代走向灣區時代,協同發展的活力持續增強。

  深港創新平台連珠成串,兩地協同優勢正在發揮,配套支持政策不斷完善……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助推深圳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推動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跨境工作更加方便,只需要出發前在手機App買高鐵票就行。”在深圳創業的香港青年陳升說。

  小到絲苗米、杏仁餅,大到樓宇可持續發展指數、食品冷鏈應急配送規範,如今都有了“灣區標準”。

  4月下旬,粵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項“灣區標準”。打開這份標準清單,其中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類14項,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類16項,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類80項。“灣區標準”以形象化、具體化的集中呈現方式,讓公眾對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直觀清晰。

  深圳,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的城市,也在改革開放中培育創新力量、煥發嶄新氣象。

  從事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研究的深圳灣實驗室,目前已向近20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儀器開放共享服務。這得益於深圳市前不久出台的關於促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管理辦法。

  在4月下旬舉行的首屆光明科學城論壇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平台正式入駐深圳光明科學城,有望吸引全球高端科研資源加速聚集。

  建立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新機制、實行大科學計劃全鏈條綜合管理機制、推出外籍人才認定機制創新和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務、創新口岸國際中轉便捷通關模式……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為產業創新打通“任督二脈”,為經濟發展“舒筋活血”。

  面對風雲變幻,今天的深圳,更加成熟而自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