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普遍回升
http://www.CRNTT.com   2023-05-16 08:44:26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近期,各地陸續公布一季度財政收支“賬本”,絕大多數省份實現收入正增長。其中,河南、寧夏收入增速超10%,四川、甘肅超9%,江蘇、浙江、安徽、遼寧等超7%。各地支出普遍保持較高強度,四川、湖北、甘肅等地支出增速甚至超過15%。收支情況反映地方財政怎樣的運行態勢,下一步又該從何處發力?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財政領域專家。
  
  收入普遍回升
  
  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各地收入增幅呈普遍回升態勢。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收入增幅分別為4.3%、5.8%、5.3%、9%,累計增幅分別比1月至2月回升2.9個、2.8個、2.9個、6.1個百分點。專家普遍認為,一季度全國範圍的財政收入增長態勢得到進一步確立和鞏固。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5%的增速與正在企穩回升的經濟基本面相適應,展現出經濟回暖勢頭。同時,5%的較快增速也反映出地方加大財政收入組織力度的決心和行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馮俏彬告訴記者,從稅收收入方面看,多地一季度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長較快,反映市場活力加速恢復、企業發展向好。
  
  作為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在各地一季度財政“賬本”上表現突出。比如江蘇一季度增值稅收入1260億元,增長32.8%;雲南一季度增值稅收入166.2億元,增長14.3%。“各地增值稅普遍維持增長態勢,一方面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在逐步好轉,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上年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繳增值稅收入回補效應。”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汪德華表示。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一季度企業所得稅增速較低甚至負增長。比如,湖北一季度企業所得稅(地方分成部分)110億元,同比下降13.1%。陝西一季度企業所得稅下降4.05%。“這主要是受去年四季度疫情影響,企業盈利不佳導致預繳收入下降。”汪德華分析。
  
  財政收入回升除了基本面支撐外,也離不開各地主動作為。面對年初剛性支付壓力,各地普遍通過加強財政資源統籌、進一步盤活資產等方式深挖增收潛力。比如,福建通過積極盤活國有資源(資產)入庫,一季度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308.84億元,增長62.6%。吉林一季度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31億元,同比增加8.5億元,增長37.6%。山西通過挖潛補缺拉動一季度非稅收入增長40.4%,增收73.3億元。“地方政府通過盤活資產增加非稅收入等措施,積極籌措資金,確保了財政支出進度不受影響。”汪德華表示。
  
  專家普遍認為,雖然一季度財政收入形勢好轉,但依然面臨壓力和挑戰。“一些地方除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長外,其他稅種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非稅收入增速明顯快於稅收收入,這也反映了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在穩增長穩經濟上還需繼續努力。”馮俏彬表示。
  
  一季度,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9920億元,同比下降23.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728億元,同比下降27%。“可見,一季度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主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壓力較大。”汪德華認為。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隨著經濟的持續恢復和房地產二級市場逐漸回暖、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逐漸形成,地方財政可持續運行狀況有望得到改善。”
  
  支出加強保障
  
  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675億元,同比增長6.9%。各地普遍在基本民生、教育、科技等重點領域保持較高支出強度。比如,湖北一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55億元,增長15.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25.7%。陝西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62.95億元,增長7.89%,其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長125.63%。“各地財政支出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衛生、社保、科技和農林水支出增速加快,財政公共服務和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吉林省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張依群表示。
  
  一季度,衛生健康領域是不少地方的支出大頭。比如,北京一季度衛生健康支出247.1億元,增長23.6%。據北京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主要用於支持落實國家疫情防控轉段各項措施,集中清算上年疫情防控相關資金,持續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此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普遍增長較快。比如,浙江一季度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43.63億元,增長9.4%;甘肅一季度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95.9億元,增長20%。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地方一季度科技支出高速增長。比如,河南一季度科技支出增長84.4%;吉林一季度科學技術支出7.6億元,同比增加6.5億元,增長5.5倍,主要支持技術創新、科技重大項目等增加的支出。專家認為,各地科技支出的快速增長體現了發展理念的轉變,反映地方政府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加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