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中國品牌日看中國品牌新勢能
http://www.CRNTT.com   2023-05-15 14:28:10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相約“中國品牌日”。5月10日至14日中國品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千餘家中國自主品牌齊聚黃浦江畔,一批“大國重器”“科技利器”集中亮相,向世界傳遞中國品牌新勢能。

  從2017年起,每年的“中國品牌日”成為世界感受中國品牌發展路徑、見證中國品牌力量的重要“窗口”。

  隨著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中國正穩步從“品牌大國”向“品牌強國”邁進,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成色更足 中國品牌邁上新台階

  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企業錨定高質量發展,不斷推動品牌邁上新台階。在此次博覽會近6萬平方米的線下展廳裡,900餘家地方遴選品牌企業和38家中央企業集中亮相,展示著中國品牌的“新成色”。

  從大盾構到核電機組,從空間站到高速磁浮,一個個國之重器展示了中國最尖端製造業水平。國家電投此次展示了中國自主設計的大功率核電機組“國和一號”,建成後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900多萬噸。“國和一號”以其安全性、經濟性、先進性、環境友好性,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品牌。

  除了大國重器,一批科技利器也大秀絕活。首家入選哈佛創新實驗室的中國團隊BrainCo強腦科技展示了智能仿生手。這款融合腦機接口技術與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科技康復輔具,能夠讓上肢肢體缺失患者重建手部運動功能。2022年,智能仿生手獲得美國FDA上市批准。

  此外,回力跨界聯名鞋款、鳳凰鋰電助力自行車、豫園預制食品質構分析儀……眾多“老字號”齊聚一堂,展現創新產品,彰顯中國品牌的新活力。

  “品牌是企業和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王振宇在“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品牌新消費論壇上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家和企業對品牌建設的重視,一批中國產品、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打造中國品牌的強音正在從理念變為現實。中國航天、中國高鐵等大國重器享譽海內外,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彰顯中國品牌魅力。

  兩組數據也刻錄下中國品牌實力提升——2022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中國共有145家企業上榜,數量繼續位居各國之首,上榜企業營收占500強企業總營收的近三分之一。國際權威品牌價值評估機構GYbrand編制的2022年度世界品牌500強報告中,中國品牌入選數達67個,位居世界第二位。

  自主創新 打造中國品牌競爭力

  從製造到創造、從跟跑到領跑,一張張中國品牌名片的底紋,不外乎四個字——自主創新。

  據統計,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3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突破2.5%,科技創新成為引領品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作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型號,“國和一號”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發,打破了多項材料及設備製造技術壟斷。此次博覽會上,國家電投攜“國和一號”大型全島模型亮相,也展示了“國之重器”的精神內核。

  中國鐵建展示的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京華號”長度達16.07米,是展現中國綜合建造實力的又一張國家名片。

  “2005年,‘萬里長江第一隧’南京長江隧道開工建設,高水壓、強透水等世界級難題是擺在建設者面前的攔路虎。當時,國內沒有自己的盾構機,中國鐵建從國外進口了2台超大直徑盾構機,但不得不接受國外高昂的設備費用。憑借不服輸的勁頭,我們一邊施工一邊摸索鑽研,慢慢掌握了盾構施工的基本要領。”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新聞中心主任劉福昌說。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中國鐵建的隧道勘察設計、裝備製造、施工技術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世界,全產業鏈達到國際水平,部分領域世界領先。

  “科技創新是塑造中國品牌的必由之路,要做一流的企業、一流的品牌,就要堅持長期主義、久久為功。”華熙生物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在上述論壇表示,企業衹有堅持以科技力打造產品力、塑造品牌力,才能獲得競爭力,讓企業具備免疫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