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美國不會改變遏華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23-05-11 11:26:32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

  來源:大公報 作者:周八駿

  一年前,2022年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代表拜登政府發表對華政策演說。布林肯稱,“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又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來做到這一點的國家。”中國對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構成“最嚴重的長期挑戰”。他認為,接下來的10年是“決定性”的。為取得成功,拜登政府制訂了對付中國的基本方略──“投資、聯合、競爭”。“投資”是指加強美國內部基礎設施和創新科技建設。“聯合”是指組建全球反華同盟,協調盟國和友邦對付中國的立場和方針。“競爭”則是表明前兩方面皆為了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盡管拜登、布林肯等一再聲稱美國不與中國打“新冷戰”、不阻止中國發展,但是,拜登入主白宮以來的一系列部署和舉措,不僅繼承而且加劇特朗普政府開啓的全面打壓遏制中國路綫。

  勿輕信美國“緩和”對華關系

  一年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深加快全面演變。一方面,俄烏衝突不僅持久化而且有惡化為核大戰之虞。另一方面,美西方經濟陷入滯脹,中國經濟卻克服新冠疫情展現明顯複蘇勢頭。更重要的是,中共二十大前後,尤其二十大之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國最高領導層適時調整對美西方戰略方針,引領中美較量,由中方的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相持。美西方在嚴峻的事實面前,不得不承認,它們不僅壓不垮中國、遏制不了中國,甚至必須在經濟衆多領域與中國保持聯系。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早前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講話,宣告美歐已協調它們的對華經濟方針。沙利文稱,“我們與歐洲主要領導人一致認為,我們支持去風險化,而不是‘脫鈎’。”他同時表明,要在關鍵技術領域設置“小院子、高圍欄”,對向中國出口最先進半導體技術實施“量身定制”的限制措施以維護國家安全。沙利文承認,二戰後由美國領導建立的國際經濟秩序出現了裂痕,需要“達成新的共識”,以建立“更公平、更持久的國際經濟秩序”。沙利文稱,美國將與盟友及合作夥伴協作,確保打造具有韌性和包容性的經濟關系。<nextpage>

  就在沙利文發表講話幾小時後,美國國防部負責情報和安全的副部長羅奈爾得.莫爾特裡(Ronald Moultrie)在美國衆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稱,“我們不認為與中國的衝突迫在眉睫或不可避免。”<nextpage>

  一些天真或幼稚的人會為美國政要的上述表態而感到鬆一口氣,以為美西方與中國的矛盾將能以和平方式來解決。其實不然。

  美西方對華經濟方針可以概括為三句話。第一句話──在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領域一起嚴厲封鎖中國。第二句話──在其他貿易和投資領域,不與中國“脫鈎”但降低與中國的份額,不依賴中國。第三句話──加強盟國和友邦之間的合作和協調。三句話歸結到一點是,維護美西方的國家安全,維護二戰後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

  “中國越發展,美國越遏制”

  如果僅就以上三句話而論,美西方與中國的矛盾能以和平方式來解決。但是,美國不僅打造在創新科技及相關產業領域遏制中國的“高墻小院”,例如“印太經濟框架”(IPEF),而且,組織威懾中國的軍事同盟,例如,“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英澳三邊安全協定(AUKUS)。尤其,美國公然派美軍人員進駐台灣,在菲律賓和日本加強武力介入台海的基地和設施,不斷升級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支持。戰雲密布於台海上空。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又反作用於經濟。美國不因為俄烏衝突而改變中國是美國的最主要對手的判斷。西方其他國家也不因為俄烏衝突而修正它們視中國是“制度性對手”的定位。美西方目前形成的對華經濟方針,是階段性的。只要阻止不了中國發展,不論今後美國是民主黨抑或共和黨入主白宮,美國都將以遏制中國為宗旨而調整其對華經濟方針。西方其他國家無論誰主政也將受制於美國而做相應調整。中國越發展,美國越遏制。另一方面,中美關系和中國與西方其他國家關系,還視乎它(們)對中國實現兩岸統一的立場和態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