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欲不可縱 漸不可長
http://www.CRNTT.com   2023-05-11 08:18:42


 
  善於偽裝,表面為公實則謀私

  江源區距離白山市主城區僅有十幾公里,“區裡幹部市裡住”現象比較突出,當地幹部對江源區歸屬感不強。為改變這種現狀,剛任區委書記不久的李宇忠決定採取建機關幹部團購樓方式,把住在主城區的機關幹部,動員回江源區居住。同時,他還籌劃建設鬆花石文化市場,吸引外地商戶前來投資。這兩個項目推出後,引起許多商人老板的關注,但更多人看好的是利潤大、風險低的團購樓項目,而鬆花石文化市場項目因投資大、風險高並不被看好。

  就在此時,老熟人周某某找到李宇忠,想要承攬團購樓項目。“我覺得把這個項目給他,既能收好處又能給熟人面子。”李宇忠考慮到這個項目競爭激烈,單獨走招投標程序,周某某未必能中標。為達成所願,李宇忠在區委常委會上研究項目推進時,巧妙地提出“肥瘦搭配”方式,將風險低的團購樓項目和風險高的鬆花石文化市場項目捆綁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項目交給周某某。而實際上,鬆花石文化市場項目,李宇忠和周某某事先已共同考察過,其風險遠遠低於他人預估。2010年6月,周某某為感謝李宇忠的幫助,送給其一套位於大連市的價值140萬元的臨海住宅。

  李宇忠創造出來的所謂“肥瘦搭配”,表面上看是為公,給政府減輕負擔,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實則是假公濟私,“師出有名”地把項目交給利益關係人,進而借機斂財。2010年4月,煤老板彭某某找到李宇忠,想在江源區公安局後挨著老市場的空地蓋職工家屬樓。為將這塊地合理批給彭某某,李宇忠以改造老市場為由,將職工家屬樓和改造老市場項目捆綁在一起,交給彭某某。事後,彭某某送給李宇忠30萬元感謝費。

  再好的偽裝也終究是偽裝,標榜的形象如何正面,也掩蓋不了其背地裡權錢交易的醜惡勾當。李宇忠像“變色龍”一樣,搞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變臉”戲法,無疑是以紙包火,最終只能是引火燒身。

  霸道強勢,視規矩為“稻草人”

  “你談一下對‘三重一大’議事決策制度的理解。”“這個,我不太清楚……”作為一名正廳級領導幹部,有著多年黨政“一把手”任職經歷,李宇忠竟然連“三重一大”議事決策制度內容是什麼都不知道,著實讓辦案人員大跌眼鏡。“他特權思想嚴重,貫徹民主集中制不力,經常違反議事程序做決策。”辦案人員說。

  2008年12月,李宇忠被任命為白山市江源區委書記。組織的重用讓他更加自負,內心滋長了更多的看不上、看不慣、看不起,隨之而來的是性格急躁、聽不進別人意見,頤指氣使、官氣十足。2022年8月,辦案人員在對江源區部分幹部進行調研談話時,絕大多數人都評價他霸道強勢,批評人不留情面、不分場合、不論級別,因為一件小事訓斥下屬十幾分鐘是常有的事。他開會時常說“我安排的事你落實好就行了”,根本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李宇忠把規矩視為“稻草人”,無視民主集中制,工程項目、招商引資等重大事項,基本上都由他一人決定。2010年,在區委常委會上研究某建設用地時,李宇忠擅自改變上屆班子關於該地塊用途的決定,力排眾議將該土地交給利益關係人周某某開發。2011年6月,有兩家具備資質的企業競爭江源區某天然氣項目,副區長請示區委作出決定。在此期間,其中一家企業老板王某某約李宇忠見面,想讓其幫助協調該項目,並送給他200萬元好處費。“這一出手就把我拿下了”,李宇忠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感受。最終,在李宇忠的幫助下,王某某順利承攬了該項目。“現在反省,個人權力凌駕於制度之上、個人利益高懸於公平之上,不僅破壞了市場秩序,還踐踏了制度權威,最終坑害了自己。”李宇忠懺悔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透過李宇忠腐敗變質的軌跡不難發現,思想上滑坡、精神上蛻化,必然導致認識上模糊、行動上偏離,最終在金錢和欲望面前徹底迷失。李宇忠很少參加組織學習,即使參加也是走過場,就連民主生活會的對照檢查材料都是由他人代筆,應付了事。“不學習後患無窮,我不按規矩程序辦事,隨意拍板安排工作,紀法意識、責任意識淡薄,違紀違法還不警覺、不注意,這跟我不學習有很大關係。”李宇忠懺悔道。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輕狂自大的李宇忠,視黨紀國法為“紙老虎”,一次次突破底線、超越紅線、觸碰高壓線,最終只能自食其果。

  心存僥幸,妄圖欺瞞組織蒙混過關

  2010年6月,李宇忠非法收受周某某所送100餘萬元人民幣用於購買房產,其中90萬元系周某某通過銀行轉賬至李宇忠妻弟安某名下的銀行卡。事後,李宇忠擔心這90萬元有銀行流水痕跡,遂指使安某向周某某出具一張90萬元的借據,並與周某某串供,訂立攻守同盟,商定如果組織調查該套房產,就以周某某借給安某錢款購買房產予以應對。

  2017年8月,白山市委原書記李偉被立案審查調查,李宇忠感覺自己可能會受到牽連。有著30多年黨齡的李宇忠,第一時間選擇的不是主動交代問題,而是處心積慮地對抗組織審查調查。他找到周某某,約定一旦組織調查,不要交代兩人之間存在經濟往來的事實,在得到周某某拍胸脯保證沒問題後,才放下心來。

  2015年以來,多次有群眾舉報反映李宇忠存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廉潔紀律等問題,組織在處置這些問題線索時,李宇忠心存僥幸,沒有自警自省、如實交代自己的問題,錯過了組織挽救的最佳時機。“其實每次被談話時我都很緊張,但同時僥幸心理作祟覺得商人老板都挺靠譜,不會主動說出去。”李宇忠懺悔道。現在看來,李宇忠哪怕抓住一次組織挽救的機會,及時懸崖勒馬向組織說明問題,也不至於錯上加錯。

  李宇忠之所以僥幸心理這麼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自認為收受賄賂手段高明、方法隱蔽、組織難以發現。為了隱匿財產,李宇忠把多套房產、存款落在自己父母、岳母及其他親屬名下,以為這樣就能規避組織調查。此外,李宇忠明知領導幹部在企業投資入股是違紀行為,也知道相關企業無論是分紅還是支付利息,都是變相給他送錢,但為了收取高額利息,他還是鋌而走險。2014年,李宇忠將收受的180萬元現金放在江源區某企業老板朱某某處投資放貸,直到2020年總計獲利240餘萬元。李宇忠認為這錢是以他人名義在企業登記,知情人少、安全系數高。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李宇忠一門心思耍小聰明欺瞞組織,最終只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被留置期間,他深有感觸地說:“老板支付高額利息給我,表面上是和我拉近關係增進感情,實際上是通過這種方式,把我和他們牢牢地捆在一起。”

  不慮於微,始貽於大;不防於小,終虧大德。面對組織的教育挽救,李宇忠始終心存僥幸,積小錯成大錯、把小問題變成大問題,這種行為像極了得過且過的“寒號鳥”,只顧眼前的享樂,最終下場悲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