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美國霸權邏輯看中美台海爭端的性質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3-06-14 00:12:23


 
  從地緣政治及軍事安全角度看,台灣既是中國的東南門戶和進入太平洋的踏腳石,也是美國“制華”的東亞前哨和“第一島鏈”的中間環節。倘若失去台灣,中國不僅無軍事安全,而且會“國將不國”;如果兩岸統一,美國的東亞-西太平洋霸權即使猶存也搖搖欲墜。因此,對台灣這個地緣戰略要地,中美都志在必得,至少不能完全失掉,即中國不容許台灣“法理獨立”,美國不容許兩岸政治統一。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對台灣的主權。而美國把台灣當作地緣政治盟友,極力維持兩岸對立以維護其東亞霸權。美國把台灣問題這一中國特殊內政問題“地緣政治化”,導致中美在台海展開反霸與護霸的地緣政治較量,激化中美結構性地緣政治矛盾。換言之,中美不斷激化的東亞地緣政治矛盾集中體現在日益嚴重的台灣問題上。這既反映為中國的“區域拒止”戰略(AD/A2)與美國的“太平洋威懾計劃(PDI)間主要針對台海的相互威懾上,更反映為佩羅西訪台後中美兩軍在台海地區日益激烈的緊張對峙上。

  從意識形態及政治制度角度看,中國主張淡化國家間意識形態分歧和超越兩岸意識形態對立,極力維持中美間超意識形態的和平外交關係,努力以“一國兩制”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是視共產主義為洪水猛獸的美國認為,已從獨裁專制政治成功轉型為自由民主政治的台灣屬於“民主陣營”,海峽兩岸政治敵對是“兩制”國際鬥爭的縮影,因而把台灣當作對抗“大陸威權主義”的自由民主樣板和橋頭堡。拜登政府認為“作為領先民主和科技重鎮的台灣是美國的關鍵夥伴”⑤。美國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分別把大陸和台灣當作異類和同類,在加劇中美意識形態敵對的同時加劇兩岸政治意識形態對抗。美國邀請台灣參加2021年12月9日舉行的全球“民主峰會”,而中國大陸在大力宣揚其“全過程民主”的同時,抨擊美式“選舉式民主”。以支持台灣民主為由的佩羅西訪台也是中美意識形態對抗的體現。

  從經濟發展模式及現代化道路角度看,台灣為凸顯與大陸不同,於冷戰末期選擇自由市場經濟模式和西式現代化道路。在中美國際經濟影響力此長彼消的趨勢下,企圖實現“台獨”的台灣自然被美國當作制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殊力量。美國出於意識形態偏見和“以台制華”考慮,把大陸和台灣分別定性為非市場經濟體和市場經濟體,對兩岸經濟模式黨同伐異,加劇美台在經濟發展模式上與中國大陸對抗。這正是美國力圖把台灣拉入“印太經濟框架”和“四方芯片聯盟”以打壓中國經濟的根本原因。

  從東亞乃至全球國際秩序的角度看,中國“基於國際法”的國際秩序主張,不同於美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立場。⑥就東亞而言,美國“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觀實際上是出於其霸權優勢的“基於權力”和對兩岸敵友分明的“基於關係”的國際秩序觀。中國堅決反對美國“以台制華”這一干涉中國內政、損害“基於國際法”的東亞國際秩序的霸權行徑;而美國反對中國“反獨促統”的合法之舉,視之為試圖顛覆“基於規則”的東亞國際秩序的“外交脅迫”和“軍事擴張”。美國雖宣稱堅持“一中政策”,卻不接受符合當今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當代國際法的“一中原則”,因而百般阻擾兩岸統一,視之為“改變台海現狀”而加以反對,反而把維持兩岸“不統不獨”現狀視為所謂“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重要體現,以維護其包含兩岸敵對的東亞霸權秩序。因此,美國必然把兩岸統一尤其是“武統”視為對其東亞霸權秩序的嚴重威脅并竭力加以阻止。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揚言“要確保中國武統台灣永遠不會發生”⑦。美國參聯會主席米利宣稱“要讓中國知道‘武統’做不到”⑧。布林肯多次稱“美國堅決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抵禦中國的潛在‘侵略’”⑨。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2023年3月1日參加美國商會活動時叫囂:美國將以武力阻止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攻擊。假若中國屈從於美國東亞乃至全球霸權秩序,尤其是承諾不“武統”台灣,而是維持兩岸不統一的“現狀”,中美就不會在台海對抗。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2023年3月3日美國廣播公司的視頻講話中以狂言展示了美國的圖謀:美國不是要與中國對抗,而是要維護自己在亞太乃至全球的領導地位;台海不是中國內政,中國必須接受美國的領導。

  四、中美台海爭端的前景

  中美台海爭端的性質根本上決定著其無法令人樂觀的前景。兩岸統一是中國領土主權完整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國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主權和實現統一。然而,美國認為兩岸(無論以何方式)統一嚴重威脅其霸權,因此盡力阻止兩岸統一。鑒於中美各自巨大的綜合實力以及中國持續上升的國際地位與美國霸權的相對衰落,中美在台海的爭端越來越接近攤牌,台灣問題的最終解決攸關中美兩國國運、亞太安全穩定和世界和平發展。

  隨著全面崛起的中國“和武并舉”推進兩岸統一進程,護霸心切的美國越來越覺得其台海“戰略模糊”難以阻止兩岸統一。於是,拜登政府開始公然踐踏作為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一中原則”,正在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從“不統不獨”的雙向遏制⑩轉向“縱獨反統”的單向遏制,從不明確是否武力阻止“武統”到宣稱并加緊準備武力“保衛台灣”。2022年5月5日,美國國務院網站在介紹美台關係時公然删除了“不支持‘台獨’”的表述,強調其“一中政策”基於《與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⑪美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在回應中國警告時稱,美國堅持的是“一中政策”而非“一中原則”。更有甚者,拜登竟在2022年5月23日的東京新聞發布會上第三次稱“將武力保台”⑫(他曾於2021年8月、10月兩次公開說過),儘管他在三次“習拜會”時都稱不支持“台獨”。可見,儘管美國尚未公開否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但其“一中政策”主要基於違反“一中原則”的《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由於對華貿易戰、科技戰、外交戰、意識形態戰基本失敗,美國打“台灣牌”的頻度越來越高,力度越來越強,以此增大兩岸內耗、遲滯中國崛起,甚至圖謀在其軍事優勢消失前的未來幾年內冒險以戰爭阻擋中國崛起。換言之,以護霸為根本目標的美國把兩岸敵對這一中華民族的不幸當作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大加利用,強行推行“以台制華”戰略,甘冒台海戰爭及其外溢的巨大風險,以阻止兩岸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台海是戰是和,雖主要取決於美台是否徹底跨越“紅綫”,但中國大陸在為維護領土主權不惜一戰的決心與繼續為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和平環境的戰略耐心之間保持艱難平衡的政治智慧也是重要因素。一方面,中國大陸要繼續對“台獨”保持高壓態勢,顯示敢於為此不惜一戰的決心;另一方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交織叠加的背景下,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追求、社會團結、經濟穩定與美國分裂世界的冷戰零和思維、政黨惡鬥、社會撕裂中的抗疫失敗和經濟滯漲形成鮮明對比,中美國力國運國勢呈現反向發展趨勢。在中美台海爭端中,法理、道義和時間都在中國這邊,中國大陸會以最大善意、最大耐心、最大努力繼續追求兩岸和平統一。

  但是,兩岸和平統一能否實現,根本上取決於台海三方互動而非大陸單方面的善意和耐心。由於極力護霸的美國和妄圖“獨立”的台灣皆把維護領土主權的中國大陸當作頭號威脅而結成同盟,雙雙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新冠疫情下中美力量消長、美國對華遏制強化和世界格局新兩極化(同命相連的中俄不是盟友勝似盟友,在烏克蘭戰爭爆發後更是背靠背抵禦美國為首的反華反俄聯盟的圍堵,如抵禦北約“全球化”)使中美關係繼續惡化。衹要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繼續惡化,台海戰爭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

  雖然“可能”不是“必定”,但從目前台海局勢看,“可能”正向“必定”演變。拜登上台以來,大肆鼓吹“武力保台”“台海有事即日本有事和美日同盟有事”的美日加緊與台勾結(如美議員團接連訪台、美接連對台新軍售、美軍艦頻繁穿越台海、日台舉行執政黨“2+2”會談,等等),制訂“台海聯合作戰計劃”,頻繁舉行針對大陸的大規模軍演。美國還計劃在日本部署中程導彈甚至核武器。日本實際上已放棄“專守防衛”的戰後和平戰略,計劃大量購買美國的戰斧巡航導彈,以獲得“對敵國先發制人的打擊能力”。由於美國把中國當作最大競爭敵手,因此它擔心中國在美俄衝突中坐收漁利且懾於俄羅斯可能的核打擊而極力避免直接軍事介入烏克蘭戰爭,卻極力拉攏日韓等盟國,準備以武力阻止大陸對台“武統”。與此同時,“台獨”勢力不斷挑釁大陸。蔡英文在2021年和2022年的“雙十”講話中都稱“兩岸互不隸屬”。執意“台獨”并充當美日反華馬前卒的民進黨當局在2021年12月18日的四項公投中全勝後更加猖狂,如藉烏克蘭戰爭抹黑大陸、加緊購武謀“獨”和軍演備戰。2022年3月24日,台陸委會主委邱太三重拾“兩國論”,公然說“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在同年4月18日以視頻召開的所謂“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上,蔡英文和賴清德都叫囂“聯合國際盟友、捍衛台灣主權”。在內無強力制衡、外有美日縱容支持的民進黨當局“台獨”氣焰日益囂張的形勢下,中國大陸被迫采取斷然措施的可能性大增。儘管烏克蘭戰爭令歐洲瀕臨大戰,但此前已被稱為“世上最危險地方”⑬的台海正醞釀著最危險的戰爭。早在2022年年初,時任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就罕見地警告美國:台灣是中美間最大火藥桶,美國支持“台獨”或致中美軍事衝突。⑭同年5月18日,楊潔篪在與沙利文通話時正告美方,若美方繼續打“台灣牌”,中方必將堅決應對。同年6月10日,中國防長魏鳳和在新加坡當面對美國防長奧斯汀說,若有人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不惜一戰,將不惜代價戰鬥到底。然而,美國無視中國一再警告和反制而不斷加大“以台制華”力度的事實(如佩洛西訪台、解放軍圍台軍演後美國議員和州長接連訪台及美艦繼續頻繁穿過台灣海峽)表明,中國“反獨促統”的主權維護戰略與美國“以台制華”的護霸戰略已形成針尖對麥芒式的螺旋升級的死循環。因此,基辛格和李顯龍等國際有識之士接連警告:不斷激化的中美台海爭端可能引發世界性大災難。

  在美日同盟“以台制華”、“護獨反統”與台灣“倚美謀獨”“聯日抗中”的嚴峻形勢下,在未來4年左右的高危期,台灣問題猶如一顆隨時可爆的“不定時炸彈”⑮。2024年美國大選和台灣選舉對台海和平的衝擊更值得高度警惕。在視中國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的政治共識下,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大肆渲染“中國威脅”、攻擊中國大陸、慫恿台灣對抗大陸。民進黨為確保繼續執政,可能變本加厲地踩踏“紅綫”,從而掀起台海“驚濤駭浪”,也使中美關係“地動山搖”,值得高度警惕。

  註釋:

  ①鄭保國:《“美利堅例外主義”與中美結構性矛盾》,《中國評論》,2023年2月號,第19~21頁。

  ②Walter A. McDougall, The Promised Land, Crusader State: The American Encounter with the World Since 1776,

  ③董小川:《美國文化概論》,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12頁。

  ④鄭保國:《“美利堅例外主義”與中美結構性矛盾》,《中國評論》,2023年2月號,第21~26頁。 

  ⑤https://www.state.gov/u-s-relations-with-taiwan/

  ⑥徐崇利:《國際秩序的基礎之爭:規則還是國際法》,《中國社會科學評價》,2022年第1期。

  ⑦環球社評:《沙利文,牛皮吹大了,你會拖累美國》,環球網,2021年12月9日09:32:40。

  ⑧中華網,2022年4月8日22:05:59。

  ⑨台海網,2022年4月28日09:13。

  ⑩鄭保國:《中美台海“雙遏制”戰略:針鋒相對還是殊途同歸?》,《學習與實踐》,2007年第11期,第103頁。

  ⑪ https://www.state.gov/u-s-relations-with-taiwan/

  ⑫Joe Biden: U.S. Would Use Military Force to Defend Taiwan, Daily News Brief by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ay 23,2022.

  ⑬Cover Article: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On Earth”, The Economist,May 1ST-7TH 2021.

  ⑭環球時報,2022年1月29日21:15。

  ⑮鄭保國:《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台灣問題——紀念中美建交二十周年》,《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第55頁。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3年5月號,總第305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