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這束光,在創新中持續閃亮
http://www.CRNTT.com   2023-04-28 11:22:18


 
  走進光穀可以找到答案。

  一束激光,變身“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華工科技激光工藝研究實驗室,工程師王熙澤啟動機器,激光束濺起火花。101秒後,薄度0.6毫米、周長3.5米的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焊接完成,“這是國內首套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激光焊接系統,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

  一根光纖,不斷刷新光通信傳輸紀錄。中國信科集團烽火通信公司,智慧光網絡通信設備調測實驗室裡,研發人員匡立偉正在測試信號,“這個系統全球領先,一根光纖上,能支撐超千萬用戶同時高清視頻直播。”

  一條產業鏈,“卡脖子”堵點躍升全鏈條國產化。登上30米高的拉絲塔,全球最大尺寸的光纖預制棒懸於頂端,頭髮絲粗細的光纖輕盈飛瀉。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鄭昕介紹,“過去裝備、工藝、原材料都在別人手裡,如今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一根光棒,拉出1萬公里長光纖。”

  一塊顯示屏,不久的將來能像紙張一樣“打印”出來。走進武漢國創科光電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魁率研發團隊正持續攻關。新型顯示噴印裝備工藝將助力中國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屏上實現彎道超車,“下一步,瞄准更大尺寸新裝備。”

  一束光,變幻出萬千創新因子。

  全國首個400G相幹商用矽光收發芯片、全球首款128層三維閃存存儲芯片、全國首台最大功率10萬瓦的工業光纖激光器……518平方公里的光穀,“創新濃度”不斷提升,催生中國最大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全球最大光纖光纜研發製造基地。“獨樹一幟”的這束光,正代表“國家隊”積極參與全球產業話語權、主動權競爭。

  創新湧動的背後,是思想的力量。

  “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新發展理念,創新是第一位的”“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

  新時代10年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光穀,在不同階段、關鍵時刻,為科技創新指明方向。

  10年前,華工科技從海外採購一台萬瓦光纖激光器,忍痛掏了800多萬元。

  “‘一個國家只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總書記的話一下子震醒我們!衹有自立自強,才能突出重圍。”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當時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實現激光裝備核心部件的完全國產。

  千難萬難,研製出第一批萬瓦國產激光設備,“退貨潮”兜頭澆了盆涼水。

  為啥?

  “市場不認可,覺得我們的設備不如國外的好。”

  牢記囑托,關鍵時刻,華工科技人咬緊牙關,堅持創新不動搖,10年投入30多億元。他們最新推出的全國產化第三代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國內熱銷,海外訂單也紛至沓來。

  華工科技只是縮影。在光穀採訪,遇到的每一家企業,都能講出沐光、追光、聚光、發光的故事。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統籌“兩個大局”,識變應變求變,科技創新既是題中之義,也是關鍵支撐。

  思想之光照亮創新之路。

  “無人區”跋涉,“深水區”闖關。2022年,光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9.5%,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多。

  創新延鏈,產業強鏈。“光芯屏端網”全面發力,1.6萬家企業,總體產業規模超5000億元。

  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光穀經濟韌性愈發強勁,地區生產總值連上台階:2020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2021年增至2400億元;2022年達到2643億元。

  這束光不斷聚集、裂變,鍛造武漢產業結構和城市氣質,成為湖北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關鍵變量。

  “獨樹一幟”的這束光,靠什麼持續閃亮?

  “今天的光穀,面臨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處於創新動能加速重塑、特色產業加快聚集、新城建設加力提質的戰略機遇期。”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勇強說。

  眺望前路,光穀人底氣十足:堅持自立自強,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36歲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宇,上個月剛申請通過一個1500萬的光電融合研發項目。走進評審現場,不少人這才發現,評委席上有專家,有企業負責人,有投資機構代表。“我們就是要推動形成產學研用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湖北光穀實驗室副主任唐江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