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一季度經濟數據彰顯中國經濟強大韌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4-25 17:43:52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網評:一季度經濟數據彰顯中國經濟強大韌性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周建軍(系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教授、長沙市社科聯特約研究員)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疫情後經濟全面復甦的關鍵之年。“良始,增氣益於終也”,開局往往關乎全局,具有奠基立勢的重要作用。起好步才能跑出加速度,一季度作為開局之年的起步之季,對於全年經濟運行和高質量發展而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從總體情況看,我國經濟主要指標企穩回升,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保持溫和上漲且不存在通貨緊縮的情況;就業形勢向好,失業率比上年四季度下降0.1%;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4.8%,貿易順差14090億元。從生產需求看,三次產業穩步恢復,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支撐力顯著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9.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有力增強了發展後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義增長5.1%,消費重回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地位,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6%。從主體預期看,市場主體信心提振,物流人流趨於活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業務活動指數等均位於55.5%及以上的較高景氣區間。一季度的開局“成績單”體現了中國經濟“穩”的扎實基礎不斷夯實、“進”的積極因素持續累積,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著眼人民立場的“出發點”,為彰顯中國經濟韌性集合力。經濟回穩向上基礎不斷鞏固,得益於多方面因素。第一,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根本保證,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能夠充分調動14億廣大人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二,中國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1.7億戶市場主體給實體經濟以強大的需求激勵,並從增加消費和投資需求兩個方面起到抑制經濟下行的作用。第三,中國經濟政策始終堅持連續性、穩定性以及可持續性的原則,根據中國經濟自身發展特點和情況,中國政府兼顧統籌經濟基本盤的逆周期調節與培育經濟增長潛力的結構性調整,確保各項具體部署能夠因地制宜地“滴灌”到實處、細處。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微觀措施精準有效,並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經濟社會實踐的全過程,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助力經濟穩健前行,為夯實中國經濟韌性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

  扣準時代潮流的“機遇點”,為彰顯中國經濟韌性助力。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深入貫徹新時代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使中國經濟開始逐漸轉型,進而在接受挑戰的同時迎來了新發展機遇。一方面,全球價值鏈的調整以及“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催化劑及潛在發展機遇。全球能源市場波動為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創造了新的機遇,也為綠色金融的發展開辟了較大空間。另一方面,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數字化與綠色化的創新協同為經濟復甦和綠色可持續發展之間創造了新的契合點,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為產業的高效協作創造了新業態模式。中國將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牢抓經濟發展機遇,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增進民生福祉,為發展和鞏固經濟韌性積蓄動能。

  聚焦我國發展的“突破點”,為彰顯中國經濟增動力。第一,國內需求有望進一步回升,內需形成的強大內生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後疫情時代,消費強勁反彈,線下場景快速恢復;旅遊業強勢回暖,各地訂單量已超2019年同期,文旅融合在契合遊客需求的同時創造了新的消費增長點;房地產企穩回升,社會融資和信用貸款規模擴張超預期。第二,投資拉動作用繼續增強,投資有效增加會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拉動經濟實現新的增長。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持續增長,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完善;新基建投資和社會領域投資維持高位增長,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持續發力。第三,對外開放的紅利將繼續顯現,中國經濟增長將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持續的拉動效應。對“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出口份額的增加會進一步支撐外貿新業態快速發展;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堅定外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留下優質存量外資同時引進更多高質量外資,中國對外開放紅利的持續釋放將為各國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凜冬散盡,春山可望。一季度經濟數據反映了在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下,中國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得到大幅提振,充分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更說明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善於在挑戰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只要全黨全國人民凝心聚力,持續激發中國經濟的優勢與活力,中國經濟必將行穩致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