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不要忽視飼用豆粕減量替代
http://www.CRNTT.com   2023-04-22 08:44:22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電/減少大豆進口依賴需從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各地在千方百計擴種大豆之際,不能忽視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飼用豆粕減量替代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在確保畜禽生產效率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力爭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以上,到2025年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從2022年的14.5%降至13%以下。這將進一步降低我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更好地保障糧食安全。
  
  飼用豆粕是大豆壓榨後的副產品,粗蛋白質含量高,是養殖業重要的蛋白質飼料,可以為畜禽提供成長所需的蛋白質和氨基酸。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和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飼用豆粕需求量大幅提升,大豆進口量持續攀升,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以上。2020年大豆進口量突破1億噸,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下降,但進口總量仍然保持在9000萬噸以上。我國國產大豆主要用於食用領域,進口大豆基本用於壓榨生產食用豆油和飼用豆粕,每噸大豆可產豆粕約780公斤,絕大部分豆粕進入了飼料領域。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糧食安全結構性矛盾突出,大豆進口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有可能會影響到人們的“肉盤子”。
  
  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是我國應對當前外部供給不確定性的戰略選擇。從歷史上看,實施飼用豆粕減量行動是可行的。我國畜禽養殖歷史悠久,雜糧雜豆、剩飯剩菜、秸秆飼草一直是農戶養殖的主要飼料,用玉米、豆粕當飼料衹有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從營養角度看,動物生長需要蛋白質,豆粕所含的氨基酸種類比較多。現在人們片面地認為飼料中蛋白質含量越高越好,實際上蛋白質含量能夠滿足畜禽營養需求就好,蛋白質含量過高會造成浪費。
  
  從目前來看,我國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22年在畜牧業生產全面增長的情況下,畜產品和飼料原料進口下降,飼料糧用量特別是豆粕用量下降。2022年,飼用豆粕在飼料中的占比降至14.5%,比上年減少0.8個百分點;飼料蛋白轉化效率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豆粕用量減少320萬噸,折合減少大豆使用量410萬噸左右。豆粕用量和大豆需求量減少,也是我國大豆進口量在2020年達到峰值後持續兩年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未來,隨著國產大豆擴種增產和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深入實施,大豆對外依存度還會繼續下降。
  
  飼用豆粕減量替代潛力巨大,根據我國國情和資源特點調整飼料配方是關鍵之舉。要通過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基本構建適合我國國情和資源特點的飼料配方結構。要樹立大食物觀,從供需兩端發力,統籌利用植物動物微生物等蛋白飼料資源,通過推廣低蛋白日糧技術、充分挖掘利用國內蛋白飼料資源、優化草食家畜飼草料結構三大技術路徑,加強飼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集成創新和推廣應用,積極開辟新飼料來源,促進豆粕用量占比持續下降,蛋白飼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持續增強,優質飼草供給持續增加。
  
  未來三年是實施飼用豆粕減量行動的關鍵時期,但全面推廣和落實還存在一定難度。這是因為傳統飼料配方使用了幾十年,已經形成行業慣性和路徑依賴,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此外,飼料資源開發基礎性工作做得不夠,豆粕減量替代技術瓶頸還沒有突破,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強。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豆粕減量替代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基礎性工作研究,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強化節糧降耗減排、新型蛋白飼料資源生產政策支持力度。要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引導各類生產經營主體積極主動參與,為行動實施營造良好氛圍。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