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核電青年軍 鍛造“黃金人”
http://www.CRNTT.com   2023-04-21 09:51:15


防城港核電站內,研發人員正在工作。
  中評社北京4月21日電/據大公報報道,今年3月,中國西部首台“華龍一號”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這一次,“華龍”真正擁有了一顆“中國心”——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核電神經中樞“和睦系統”。為了邁上這個新台階,中國核電人經歷了無數個埋頭奮鬥的日日夜夜。近日,大公報記者深入探訪中廣核防城港核電基地“華龍一號”機組和上海中廣核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走進“華龍一號”和“和睦系統”研發團隊,并采訪“華龍一號”值長張濤、上海科技產品研究院院長張春雷和北京廣利核公司技術部副經理張智慧。這些滿帶“青年力量感”的核電人一路走來所攻克的難關、所經歷的巨變,亦正是中國科技自立自強,鍛造“黃金人”的生動寫照。/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見到張濤時,他正在主控室密切注視著操控屏,一身勞保服,目光炯炯有神。身為值長,張濤需要對中國自主研發的“核電大腦”——和睦系統進行各種測試與驗證,以確保其運行萬無一失。在這個圈子裡,即使是初級操縱員,亦需要經過近十輪培訓、上百次考試,上崗之後,更需要獨立應對有十個顯示屏的操控台,其“技術含量”可想而知。而作為值長的張濤,他身上的十八般武藝更是非同尋常。在核電界,像他一樣的人,都有一個響亮又神秘的名字——“黃金人”。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建造了國內首座百萬千瓦級的大型商用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硬件有了,但卻急缺一大批專業人員。為此,在國家外匯非常緊張的背景下,我國依然向法國派出了第一批學員,深入學習與國際接軌的核電高級運維技術。事後經過估算,這些學員平均每人的培訓費接近人民幣200萬元。如果按當時的金價折算成等值的黃金,其重量接近一個成年人的體重,“黃金人”的稱呼由此而來。

  如今,在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國核電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人才培養為例,再也不需要向國外支付高昂學費,而是已經建立起一整套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體系。

  80後人才 顯示產業後勁

  在防城港核電站,大公報記者了解到,這裡的核電人才培養已經完全體系化、梯隊化。每年的取照考試,防城港核電都可以培養約40位操縱員。目前,這裡已經培養出近110名核電高級操縱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核電人才均為80後。年輕的核電人才儲備更顯示出中國核電的後勁與希望。<nextpage>

  今年元旦假期期間,張濤帶領團隊迎來了新年第一個忙碌的中班。張濤在梳理退出零功率物理試驗條件滿足後宣布結束試驗,開始升功率。就在此時,主控大屏幕上卻突然顯示數據異常!張濤立即組織專業進行討論,快速地找到了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一系列幹預,最終解決了問題,保證了調試的正常推進。

  攻克6000多頁程序

  運行程序是運行人員控制機組的依據和寶典,面對“華龍一號”無參考程序、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張濤帶領五十多名系統負責人開始了漫長的運行程序編制工作,完成了總清單梳理和各類程序編寫架構、模板、細則的制定,攻堅六千多頁總體程序、主控室模塊化操作單、報警卡等程序的邏輯圖繪制,耗時兩年完成了1200餘份“華龍一號”運行程序的編寫和現場生效,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的跨越性轉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