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算”出強大科創力——之江實驗室探訪記
http://www.CRNTT.com   2023-04-20 12:23:10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核心地帶,走進之江實驗室計算與數據中心,一台台黑色機櫃列隊排開,一盞盞指示燈不停閃爍,“之江天目”異構智能計算機在高速運轉。

  一秒鐘可進行百億億次運算,這裡是目前國內同類新型研發機構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算力中心之一,也是中國智能計算快速發展的縮影。

  智能計算機有什麼“超能力”?為科研和生產帶來了什麼?記者近日與“算力中國行”調研團一起來到之江實驗室進行實地探訪。

  創新突破背後的“超能力”

  今年3月,之江實驗室深度參與的“FAST精細刻畫活躍重復快速射電暴”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並位列第2位。實際上,這一天文觀測的重大成果很大程度是“算”出來的。

  “‘中國天眼’FAST夜以繼日地巡視著浩瀚宇宙,每天能產生高達250TB的數據,可以裝滿250台個人電腦。”之江實驗室智能計算平台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專家陳華曦給出一個形象的比喻:快速射電暴探測,好比要在FAST觀測數據“大海”中,撈取出快速射電暴信號這根“針”,高性能智能計算是重要支撐。

  陳華曦說,研究團隊通過智能計算數字反應堆大科學裝置,研究設計科學智能算法,數字反應堆每秒可進行百億億次運算,可以規模化探測快速射電暴等天體輻射現象。

  這相當於將人工不可能完成的計算工作量壓縮到了兩三個小時。高效的計算處理手段也讓FAST成為世界上發現快速射電暴脈衝最多的望遠鏡。

  “射電天文數據量大、複雜度高,高性能智能計算是天文數據處理中持續的核心需求和前沿限制瓶頸。將智能計算技術引入天文領域,讓天文學者看到瞭解決天文數據處理難題的曙光。”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說。

  不僅計算天文。借力智能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高性能計算正在賦能多領域的科研創新:在水稻4萬多個基因中破解其基因密碼,推動作物育種從“試驗選優”向“計算選優”;智能計算制藥開放平台依托數字反應堆的強大算力,搭建基於智能計算的高通量虛擬篩選工作流,快速分析分子與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能夠有效干預疾病發生的潛在藥物分子……

  目前在之江實驗室,每天要完成超過200餘項計算研發任務,科學研究的變革正在進行。

  “智能計算為基礎研究帶來了新工具和新範式。”之江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智能計算數字反應堆總設計師朱世強說,科研人員未必預料得到的創新突破,未來也許就會在智能計算與各領域的融合創新中湧現出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