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茂名高州市根子鎮素有“中國荔枝第一鎮”的美譽,根子鎮柏橋村有2000多年的荔枝種植史。
習近平總書記在柏橋村考察調研時指出,這裡是荔枝之鄉,荔枝種植有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廣闊,要進一步提高種植、保鮮、加工等技術,把荔枝特色產業和特色文化旅遊發展得更好。
“總書記為我們的特色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柏橋村駐村第一書記何霞說,“我們要傳承好千年荔枝文化,提升荔枝品質,努力拓寬銷路,讓荔枝這個‘土特產’成為富民興村的致富果、幸福果。”
各地區各部門因地制宜聚力產業振興,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把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鄉村特色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打好“特色牌”,做好“土特產”文章。
“一畝油茶百斤油,好日子再也不發愁。”在河南省光山縣,油茶果成為鄉親們的致富果。脫貧戶袁明永和妻子在司馬光油茶園裡幹活,土地流轉費加務工收入,一年能掙3萬多元。“過去是荒山,現在真的變金山嘍!”袁明永說。
立足特色,精準發力。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建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00個農業產業強鎮。小荔枝、小蘋果、小木耳、小黃花……一個個“土特產”變身鄉親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鄉村產業基礎進一步夯實,鄉親們的“金扁擔”越挑越穩。
——扶好“領頭雁”,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柏橋村的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有2個種植示範基地,年加工荔枝1300噸、龍眼900噸,帶動農戶2000多戶,貫通產加銷,成了荔枝產業發展的“領頭雁”。
看全國,目前家庭農場391.4萬家,農民合作社222.2萬家,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引領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輻射帶動農戶1.2億多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顯身手,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
——延長產業鏈,“原字號”變身“深字號”。
被譽為“中國大蒜之鄉”的山東省金鄉縣,常年種植大蒜70萬畝,年均產量80萬噸。在這裡,大蒜經過深加工,變身黑蒜製品、硒蒜膠囊、大蒜多糖等40餘種深加工產品,小小蒜頭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4000餘元。
延鏈、補鏈、壯鏈、強鏈,目前全國每個脫貧縣都培育了2—3個特色主導產業。2022年我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72%,全國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25萬億元。產業鏈條不斷延展,各地鄉村產業大起來、強起來,活力越來越足。
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讓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鄉村發展,是歷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2018年10月在廣東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殷切希望廣東努力把短板變成“潛力板”,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
牢記囑托,廣東加速補齊鄉村發展短板,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到2022年,廣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598元,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41∶1。
4月11日,在柏橋村,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地對鄉親們說,“要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強對後富的幫扶,推進鄉風文明,加強鄉村環境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讓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當前,廣東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進一步激發縣、鎮、村三級發展活力,推動鎮村同建同治同美,讓農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看全國,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更多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充分湧流,城鄉攜手向著共同富裕闊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