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庭院方寸地 拓成聚寶盆
http://www.CRNTT.com   2023-04-16 09:40:03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今年,庭院經濟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庭院經濟是什麼?如何發展庭院經濟?它的潛力有多大?

  何為庭院經濟

  “庭院經濟是指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崔海興表示。

  據瞭解,庭院經濟的概念是由我國經濟學家於光遠在1984年提出的。在過去近40年間,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不同類型、多種經營模式的庭院經濟,正在讓農家庭院承擔起多樣功能,演繹出多彩角色。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農業資源局局長馬鋒認為:“庭院經濟是農戶利用家庭現有資源,包括家庭可利用勞動力、可利用的自有或周邊可租用的土地、房屋、養殖場所等,通過單一或多元的創新發展模式,結合交通、環境、文化等有利優勢,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的小農業、微農業。”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有名的種植大戶喬德生告訴記者,他在庭院種植葡萄已有幾十年歷史了,最初是在生產隊的閑置小院種植,後來是在自己家小院種植。為了擴大庭院經濟效益,他把家裡的葡萄園打造成精品葡萄采摘園,將農產品和旅遊服務結合,收入也是節節升高。如今,喬德生所在的春光鄉觀後村已有幾十戶農民通過庭院式種植葡萄嘗到致富甜頭。宣化城市傳統葡萄園2013年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授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

  做“家”“庭”文章

  小庭院蘊藏著鄉村振興大潛力。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鄉村發展與城鄉關係研究室主任何安華表示,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發展庭院經濟是增收的重要方式。

  崔海興認為,庭院經濟在千家萬戶的家庭經營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銜接中展現著自身價值,可以充分發揮其生產功能和經濟功能。生活在農村的人口,家家戶戶都有大小不等的院落,可以充分利用院落空間,通過訂單生產、服務協作、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發展庭院經濟,把庭院經濟由分散化向規模化轉變、由粗放式向精細化提升、由產銷脫節向產加銷一體化推進,實現全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緊密銜接。

  當閑置的土地資源被有效盤活,業態繁多的庭院經濟就會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多地實踐證明,庭院經濟以其形式多樣、適應性強的特點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全國多地在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圍繞“家”和“庭”做文章,積極引導農民整合房前屋後的空餘土地、空閑資源,養殖雞鴨、種植果蔬,發展各具特色的庭院養殖、種植經濟,把農家庭院的“方寸地”建設成為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讓一個個農家小院充滿生機。

  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新安鎮蘇口村養殖戶宋冬冬,利用房前屋後零星地塊,養殖豆丹(豆蟲,可食用),在不到0.4畝的土地上,利用豆丹套養技術,每年養殖豆丹3茬,每茬收入1.3萬餘元,全年增收約3.9萬餘元……像這樣利用房前屋後零星地塊進行養殖的養殖戶在蘇口村就有20多戶。

  庭院雖小,卻大有可為。採訪中,記者發現,庭院經濟的發展,不僅是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展增收來源的有效途徑,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鄉村環境。江蘇省啟東市合作鎮就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發展庭院經濟結合起來,連片打造庭院經濟發展示範帶,既美化家園,也為群眾帶來經濟效益。該鎮無畏村由黨員帶動種植金柚、女貞和溫室種植造型瓜子等,閑置庭院“綠”起來了,昔日臟亂差的農家庭院變得潔淨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