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學沙龍: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快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23-04-09 00:20:33


大學沙龍179期順利舉行,劉德強作主題發言(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實習記者 郭苗苗)4月8日,大學沙龍(原哈佛沙龍)第179期順利舉行,本期主題為“為什麼中國經濟能快速增長?”。本次沙龍由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教授、該研究科附屬東亞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德強擔任主講人,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作評議人,會議由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和哈佛中國基金前執行主任慕浩然主持。

  沙龍開始,首先由劉德強教授進行主講。劉德強教授通過一系列數據向大家展現了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從而提出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因素究竟是什麼等一系列研究問題。

  劉德強提到,目前對於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核心原因的假說有改革開放說、比較優勢說、進口先進設備說、出口拉動說等等。而劉德強認為,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快速的發展主要是中國在80年代後期開始實行的一套出口導向工業化戰略。

  他表示,在制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的各種要素中,外匯是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因為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該國家的經濟發展往往意味著工業化,而經濟發展的速度就取決於國家工業化的速度,工業化速度又取決於能夠從國外引進多少先進技術的速度,這便取決於這個國家獲得外匯的速度。

  對於使用何種發展戰略能夠帶來外匯的快速增加,劉德強通過三種工業化模式向觀眾進行了介紹,這三種模式分別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優先發展輕工業的進口替代工業化戰略以及出口導向工業化戰略。

  隨後,劉德強引用世界銀行《東亞奇跡》一書中的觀點,以東亞各國的發展經驗為例分析再定義了東亞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特點為:快速的經濟增長、出口導向工業化戰略、私有制和市場經濟體制,並以台灣、韓國為案例分析了兩經濟體的貿易和出口依存度以及實施出口導向工業化戰略的原因。

  劉德強介紹,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經歷了三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導致了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從重工業向輕工業發展。他強調,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宣布放棄重工業化戰略,但資金,特別是外匯的嚴重不足,使得重工業化戰略難以為繼。這也是出現這一轉變的間接原因。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