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三個月大規模抗議是否觸及以色列基石
http://www.CRNTT.com   2023-04-02 15:21:21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網評:三個月大規模抗議是否觸及以色列基石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丹妮

  以色列國內抗議已經進入第12周。

  當地時間2023年3月26日,以色列特拉維夫,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解除國防部長加蘭特的職務後,以色列反政府人士走上街頭。

  3月26日,抗議活動在內塔尼亞胡解雇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後達到了新的高度。大批人群聚集在以色列議會外,以及其他主要城市的街道上,據組織者統計,大約有63萬人參加抗議。經濟在抗議和大罷工中停滯不前;從機場到以色列駐外使館,再到全國226家麥當勞特許經營店,一切都被關閉。這是迄今為止,以色列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抗議活動。

  據統計,每周都有數以萬計的人湧上街頭,反對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司法改革”。

  26日當天晚些時候,事情出現了新的轉機, 內塔尼亞胡正式宣布,他將把司法改革推遲到下一次立法會議,并呼籲“暫停”,以“為真正的對話提供一個真正的機會”。

  但這并非是終點,內塔尼亞胡只是同意暫停各種進程。外界都在猜測,這究竟是他的緩兵之計,還是他真的願意停下腳步?

 “一起去耶路撒冷游行”<nextpage>

  海邊的摩天大樓,酒吧街,棕櫚樹,林蔭道,商業街,精品店,整齊劃一的住宅區,充斥著整座城市的令人頭疼的單行道……這是典型的特拉維夫街景,在過去的三個月裡,大大小小的組織在單行道上進行抗議游行,反對內塔尼亞胡的“司法改革”。

  人們手持以色列藍白國旗,媽媽們推著自家的兒童車,車上貼著反對內塔尼亞胡的標語,婦女組織身穿“使女的故事”服裝......左派世俗人士為保護世俗左傾社區,紛紛走上街頭進行抗議。

  筆者所在的區,在WhatsApp上建立了一個“區群”,名為“一起去耶路撒冷游行”。在約定好的日子裡,我們區一共出動了約100輛車,一早8點大家就在同一個廣場集合出發了。

  前往耶路撒冷的路上,越來越堵。途中遇到一個去趕飛機的小哥,小哥看著擁堵的高速路,下車張望,估計在想:完了,要錯過飛機了。

  到了國會山附近,已經開不動車了,我們“區群”的人們一直在群裡傳遞各種信息,分享哪裡可以停車等相關信息。停好車之後我們坐上了去國會山的shuttle(班車)。

  還未到國會山,已經見到來得早的部分人陸續離開了,但同時有更多的人不斷湧入。本就不大的國會山,顯得人山人海。前來示威的人群大都結伴而來,有的是全社區一起出發,有的是以家庭為單位,少部分人則是獨自前往。大家手舉藍白旗幟以及反對內塔尼亞胡的標語,比如“獨裁”等字眼,還有人把內塔尼亞胡的頭像PS成凱撒的。

  類似的游行已經持續了三個月,頻率大約是每周一次。根據以色列媒體報道,到國會山游行的人,數量最多的時候超過了五十萬。

  除了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以色列各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游行活動。這種地方性的游行波及到了幾乎每個城市,時間不固定,有時候周三,有時候周四,有時候周六。在這期間內塔尼亞胡在全民的期待中發表了講話,可是都沒有實質性的內容,都只是說“要維護以色列的民主制度”,但他并未說會取消目前的提案。<nextpage>

  隨後事態嚴重性再次升級。3月26日,內塔尼亞胡解雇了國防部長約阿夫·加蘭特,更大規模數量的公衆再次前往耶路撒冷、國會山進行徹夜游行。

  朋友K游行了一整晚,第二天告訴我,“你知道不,我昨晚一直在游行,只睡了兩小時”。翻開她的臉書,都是各種游行的照片,在之前她也同全家人一起去耶路撒冷游行。她不止一次跟我說過,內塔尼亞胡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自救,因為他案子纏身,必須要這麼操作,可是這一切不能以國家的民主為代價,絕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被毀掉。

  內塔尼亞胡在任期間受到三次貪污受賄指控,經歷了多次調查和審判,但他從未被定罪、并一直否認自己有任何不當的行為。針對他貪腐的案件2020年就已開始,當前依然在審理中。在新政府的司法改革中,許多本身反對內塔尼亞胡的以色列人更加堅信:內塔尼亞胡的貪污受賄一定是真的,司法改革的實質只是挽救內塔尼亞胡及其家人。

  除了民間自發的游行,以色列各大基礎設施公司也組織了大規模的罷工。3月27日,工會宣布參與罷工,最後一次罷工範圍涵蓋了鐵路、供水公司以及幾家大醫院和各個大學、博物館等。這些擁有基礎職能的機構罷工意味著國家的停擺,扼住了內塔尼亞胡強權政府的咽喉。3月27日晚,內塔尼亞胡再次發表講話宣布暫停司法改革計劃,隨即工會宣布暫停罷工。

  滑到民主的邊緣

  內塔尼亞胡推動的“司法改革”被廣泛認為是對以色列民主的威脅。以色列人以非同尋常的數量動員起來阻止它,側面證明以色列的民主已經被帶到了邊緣。

  內塔尼亞胡說服了國家安全部長、右翼政黨“猶太力量黨”領導人班吉維爾(Itamar Ben-Gvir)留在他身邊,同意推遲司法改革,但同時附帶一個危險的條件:政府要通過一項法案,建立一個由班吉維爾指揮的國民警衛隊。美國Vox分析指出,將一支新的准軍事部隊置於一個“恐怖主義支持者”的控制之下,這說明以色列并非完全能避免落入專制的境地。<nextpage>

  同時,內塔尼亞胡在面臨腐敗指控的情況下仍然在職,并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表現出願意讓國家機構屈從於他的意願。

  在以色列政壇內,內塔尼亞胡早已陷入孤立境地,自2019年4月以來,以色列進行了5次選舉,選舉頻率之高屬建國以來之最,原因就是左翼、中間派和右翼世俗派都對內塔尼亞胡離心。而左派藍白黨又由於內部矛盾分裂,大黨分成小黨,分散了選票,以至於無法與右派進行抗衡。

  孤立無援使內塔尼亞胡無路可走,只能選擇與宗教政黨與極右翼猶太複國主義政黨聯合組閣。內塔尼亞胡再次當選引起了逾半數左派以色列人的不滿。

  自2016年以來,各方對內塔尼亞胡涉嫌貪污、受賄被起訴,共涉及三起案件。2019年11月,內塔尼亞胡在法律上被要求結束其政治生涯,此後這三起案件的審判由於疫情原因多次被推遲、延期。此次內塔尼亞胡雖然組閣成功,但是配合他組閣的黨派多為宗教黨派,甚至是極端宗教人士,內閣宗教化也引起了世俗以色列人的不安與擔憂。而內塔尼亞胡任命的各大部長,或多或少都涉及貪污案等,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廣泛質疑。

  右翼宗教政府加上腐敗指控,以色列最終走向了用戲劇性的方式使最高法院屈服的道路——取消最高法院對以色列基本法(Basic Law)的最終解釋權、改由政府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由各部長任命法律顧問等。這一切都被認為是對以色列民主和三權分立的破壞。

  此外,宗教勢力與極右翼政黨還希望通過司法改革更加強化以色列的猶太屬性。比如,要求在安息日(每周五日落之後至周六日落之後的一天)停電,允許商家拒絕向與自己宗教信仰相衝突的人提供服務,宗教主義的猶太醫生可以拒絕給同性戀者進行醫治等。

  之所以出現這些現象,有其產生的天然土壤。從根本上說,以色列一直被一系列危險的二元對立所困擾。這個國家認為自己是一個猶太和民主國家,但當這兩個目標處於緊張狀態時,所有矛盾都會凸顯。<nextpage>

  世俗還是宗教?

  面對世俗人士的抗議和訴求,宗教人士有不同的看法。筆者的宗教朋友吉拉德反問道,“難道左派沒有毀掉以色列嗎?左派政府,為了所謂的‘和平’,對阿拉伯人的政策過於寬鬆,反而被利用,導致如今不上不下的局面。”

  在吉拉德看來,以色列應該有強權政府,“如果總是讓左派控制高院,那麼一切反對阿拉伯人的提案都會受阻,我們將永遠生活在被他們扔火箭彈、炮彈的土地上。”他還認為,去游行的有些人根本就不是真正反對政府,“有的是拿了國外左派人士的傭金,跑去充人數的,有的只是一時頭腦發熱而已,根本就不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做什麼”。

  內塔尼亞胡宣布“暫停”司法改革後不到三日,右派宗教人士也在今年第一次緊急動員支持者并組織大巴接送前往耶路撒冷游行并表達支持改革。他們在標語上寫著“你們偷了這個國家”。

  以色列社會將在游行抗議中持續撕裂。右翼宗教人士認為世俗人士複雜,犯罪率高於宗教人士。以色列是天選之地,本應是猶太人的故土,為什麼要建立一個民主國家讓其他非猶太人來污染這片淨土?

  左翼世俗人士則認為,宗教人士瘋狂,服飾奇怪,以色列是民主國家,大家應該將自己定義為“以色列人”,而不是“猶太人”,為什麼要建立一個宗教國家?

  世俗人士擔心宗教政府執政,外加政府權力擴大會導致國家宗教化,因此游行示威時,來自以色列荷茲利亞市的幾個女孩參考美劇《使女的故事》,穿上劇中使女的服飾, 暗示以色列正逐漸成為一個宗教國家。幾日前,內塔尼亞胡訪問英國時,一隊身著使女服飾的示威者已經在倫敦等候。<nextpage>

  引起世俗人士最大不滿的并非全部宗教人士,而是極端正統的猶太人哈瑞迪派。長期以來,世俗人士與極端正統宗教人士之間充滿了偏見。

  在世俗人士眼中,哈瑞迪人不工作、不服兵役、不納稅,還從國家領取了大量補貼,人口增速也是世俗人士的好幾倍,世俗人士擔心他們會逐步控制以色列。但這樣的觀點也有失偏頗,近年來,哈瑞迪派的就業率已經到62.4%,并且在逐年上升。在我從事的高科技行業中,有不少是哈瑞迪派,他們家中,只有三四個孩子,人人都有學位,一直在工作。此外,只有少部分宗教尖子生才能領到國家發放的補貼。

  許多拉比(Rabbi,猶太教負責執行教規、律法并主持宗教儀式的人)也會公開反對大家去投票,我曾經在耶路撒冷一個極端正統派宗教區閑逛時,親眼看見拉比告訴大家不要去給這肮臟的選舉投票。

  哈瑞迪派會覺得世俗人士的生活混亂,犯罪率高,孩子容易被暴力視頻、電影影響等。他們認為,自以色列建國以來,世俗左派一直控制以色列的話語權,最高法院一直是左派控制,如今失勢,才奮起組織游行。

  司法改革的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在專制方向上解決這些緊張關系。極端正統派右翼長期以來一直將法院系統視為世俗主義的堡壘,是他們將宗教規則強加於以色列政府和社會的主要障礙。

  與此同時,反對司法改革的抗議運動在這些問題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立場。雖然它的堡壘是以色列文化之都特拉維夫的世俗左傾社區,也吸引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公民,他們在民主問題上團結一致,但在猶太教與國家問題上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意見。

  即使司法改革提案被否決,這些緊張關系也不會被解決。無論是宗教勢力還是世俗勢力,都各自具備強大的影響力,而這兩股力量將持續影響以色列的民主。<nextpage>

  內塔尼亞胡多年來一直在利用這些裂痕來左右抗衡,但現在看來,越來越不可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