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歐美需求弱 東盟經濟恐放緩
http://www.CRNTT.com   2023-03-31 10:32:54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大公報報道,2022年四季度,東盟六國(新加坡、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經濟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有所放緩。一方面,防疫措施優化帶來的刺激作用逐步消退,低基數效應接近尾聲,內需擴張趨於緩和。另一方面,東盟六國整體面臨外需轉弱的挑戰,四季度出口普遍下滑。

  2022年全年,東盟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同比增長5.7%,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增速,顯著高於美國(2.1%)、歐盟(3.6%)和全球平均增幅(2.9%)。除泰國外,其餘五國經濟已修複至疫情前水平。其中,越南表現最好,GDP較2019年水平高出14%;該地區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印尼也延續了較好的複蘇勢頭,增速達5.3%。

  防疫措施優化、邊境重新開放,推動當地旅游與消費需求複蘇,是東盟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在經歷了2021年下半年疫情管控後,2022年初東盟六國陸續優化防疫措施并重新開放邊境,當地旅游和消費活動逐漸得到提振,相關行業持續擴張。2022年全年,東盟六國的酒店餐飲業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其中泰國和越南的複蘇最顯著,同比增速達到約40%,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增幅也在30%以上。

  但2022年四季度的情況顯示,防疫措施優化的刺激作用正逐漸消退,東盟六國內需擴張或將趨於緩和。2022年四季度,私人消費對該地區GDP增長的貢獻與三季度相比顯著縮水,內需放緩初現征兆。其中,馬來西亞的私人消費放緩最為明顯,對GDP同比增速的貢獻從三季度的8.7%下降至4.4%,與2019年的水平相當。泰國私人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也收窄至3.0%,較三季度下降2.1個百分點。印尼私人消費對GDP的拉動作用為本地區最低,僅有2.5%,低於疫情前水平。

  上季出口均顯著下跌 

  此外,財政支出退坡或將進一步抑制消費需求。2022年下半年以來,東盟六國政府債務壓力提升,選擇陸續退出此前針對疫後複蘇的財政救助計劃。2022年四季度,印尼、新加坡、泰國的公共部門消費同比下降,馬來西亞環比下降,對內需擴張形成拖累。與此同時,多國的資本形成也出現同比或環比下滑。進入2023年,隨著防疫措施優化與低基數效應的影響逐漸消退,叠加財政補貼退出、利率維持高位,東盟地區的國內需求擴張或趨於緩和,經濟複蘇節奏料將承受一定壓力。<nextpage>

  與此同時,外需轉弱、出口下滑對東盟六國經濟的拖累也在增大。2022年四季度,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東盟六國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增速都出現明顯回落,其中美國和日本GDP同比增速降至1%以下,較三季度下滑約1個百分點;歐盟、韓國分別取得1.8%和1.3%的增長,也出現較大程度的放緩。此外,中國年底多地疫情反複,經濟活動受到擾動。在此背景下,東盟六國外需轉弱,出口普遍下滑。其中,新加坡和越南四季度的出口額同比下降約7%,多國出口額環比收縮幅度超4%,僅菲律賓的出口由於修複較慢、基數較低,保持了一定的增長。

  中國複蘇有助提振區內經濟

  貿易開放度更高、制造業占比更大國家受外需轉弱的衝擊更大。東盟六國中,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的貿易開放度常年位於120%以上,新加坡更是高達340%。隨著需求側的影響傳導至供給側,這些國家的制造業擴張面臨掣肘。2022年四季度,四國的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普遍跌破枯榮綫,制造業增加值環比下滑或增速放緩。

  在內需降溫和外需轉弱的共同作用下,東盟六國經濟增長已有放緩跡象。2022年四季度,東盟六國GDP總量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0.6%,二者均為2021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低值。其中,印尼和菲律賓增長維持穩定;馬來西亞和越南表現較好,但與前三季度相比大幅放緩;新加坡和泰國的GDP增速降至較低位。

  展望未來,東盟六國疫後重啓提供的增長動能正在減弱,全球需求也或將在短期內維持低迷;但通脹壓力下降、供應鏈狀況改善等因素又將為該地區經濟提供緩衝,特別是中國經濟複蘇的外溢效應有望扮演一個積極因素。筆者預計,各國由於受到內外部需求變化的影響不盡相同,未來的複蘇路徑或將持續分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