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超半數“第三方測評”難保公正性
http://www.CRNTT.com   2023-03-23 16:57:26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中消協對抖音、微博、微信平台等12個互聯網平台共計350家“第三方測評”賬號進行體驗式調查後發現: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37.2%的消費者反映通過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出現過質量問題;3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虛假測評。

  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第三方測評”瞭解程度較高,尤其是中青年群體;近八成消費者會在購物前觀看“第三方測評”作品;數碼家電等具有明確規格型號及參數標準的產品測評作品可信度較高;相對電商類平台上的“第三方測評”,社交屬性強的互聯網平台上的“第三方測評”問題更多。

  當前,市場上“第三方測評”賬號眾多,測評方法和標準五花八門,測評質量參差不齊,涉嫌以商養測及以測養商的現象頻出。“第三方測評”與我國現行的國家質量監督抽查、企業自主委托的檢驗檢測不同,是獨立於國家司法部門、行政機關、經營者和消費者之外的民商事行為,具有非官方性特徵。第三方測評的結果客觀上會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客觀公正科學的測評結果有助於實現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反之,則可能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不客觀、不公正以及不科學的結果還會損害經營者商業信譽,破壞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據介紹,為持續優化消費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讓消費者消費過程更加安全放心、便捷舒心,中國消費者協會於2022年下半年組織開展“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及分析監督工作。依據評測調研結果,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第三方測評”發展規範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協同發力,設置行業准入門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明確規定從事“第三方測評”的准入條件,設置基本准入門檻並制定合理的申請審批機制,針對從事商業行為的測評賬號進行統一備案管理,強化對測評人員的審核,推進實名制認證、商品信息認證,使測評者和商品信息有源追溯,營造良好的“第三方測評”環境;同時,夯實“第三方測評”主體責任,相關部門應組織經營主體形成行業組織,制定並發布相關職業規範,形成行業自律,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此外,平台方需進行賬號身份認證,強化問題賬號審核。如對測評類賬號進行身份認證,設置“第三方測評”標簽,通過賬號標簽向消費者進行正面推廣;加強對平台內的測評賬號建立作品審核、信用投訴、宣傳帶貨管理以及賬號粉絲管理等多重監管機制,以保障消費者不被誤導;建立“健康賬號管理體系”,為測評賬號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管理指標。

  據悉,中國消費者協會將繼續對“第三方測評”這種商業營銷宣傳模式進行監督,重點是對商測一體、以商養測的測評監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