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室溫超導,還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23-03-18 15:20:23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如一顆石子拋進一泓平靜無波的池水,“室溫超導”這個近期科學界最大的新聞一出,便引發廣泛熱議。其爆炸性在於“室溫”,美國羅切斯特大學蘭加·迪亞斯研究團隊聲稱發現了一種鑥、氮、氫化物,可在約20.6℃的溫度和1萬個大氣壓下表現出超導性。

  有不少專家對迪亞斯團隊的研究持懷疑和觀望態度,這一成果能否得到認可,還有待驗證。如果能發現近常壓室溫的超導材料,那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科學家們追逐百餘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羅會仟說,未來似乎一切可期,但是單獨就論文中描述的發現內容來看,近常壓(1萬個大氣壓)其實離我們熟悉的常壓(1個大氣壓)還很遙遠,面對產業應用需達到噸量級的產量,更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超導是什麼

  顧名思義,超導就是超級導電。超導體的電阻為零,意味著電子在材料里“跑”的時候沒有阻礙。

  “絕對的零電阻,是超導的‘神奇’所在。”羅會仟告訴記者,超導體還有抵禦外磁場侵入的能力,以至於在進入完全的超導狀態以後,可以100%排出磁通線。也就是說,當有磁體靠近超導體時,便會受到很強的斥力。這樣一來,人類或將迎來極低成本的電磁相關的科技應用,能源也不再和危機劃等號。

  所以,超導研究很重要。歷史上有10位物理學家因為研究超導拿了諾貝爾獎。荷蘭物理學家卡默林·昂尼斯發現了一種金屬材料,它的電阻不斷隨著溫度的下降而下降,直到4.2開爾文左右時,電阻突然消失。這就是科學家找到的第一個超導材料:金屬汞,也就是體溫計里常用的水銀。

  為什麼要追求室溫超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