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3-16 08:37:26


 
  解決目前存在的環境問題,既需要政策手段,也需要經濟手段

  深圳特區報:您對中國生態環境現狀做了詳細分析,目前我國的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袁易明:第一是非均衡性。在過去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們由沿海、沿江、沿邊到內地逐步發展。由於我們的制度變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地區跟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還比較大。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地區率先進入了環境與經濟協同的階段,有的地區還處於替代階段,這就是我們國家環境和經濟關係的一個基本的現實。

  第二是差異性。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生態問題,地區跟地區之間生態問題也不一致,這就需要因地施策,例如,一些污染比較嚴重的資源型省份,比如主要產煤炭的地區,治污就要依靠技術手段,對煤炭進行脫硫處理,這些地區的環境問題處理好了,對環保的邊際貢獻會很大。

  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既需要政策手段,也需要經濟手段。政策上我們要扶持發展綠色經濟,對高污染企業進行約束。經濟手段是指我們要引導企業去按照市場的機制去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環保問題。比如說用好碳市場,這是目前我們國家解決環保問題的其中一個很有效的手段。

  深圳特區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怎樣做到“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袁易明:沒有一把鑰匙能解決所有的環境問題。所謂精準,就是根據每個地區環境問題的特殊性,有針對性地診斷並提出解決方案。科學治污,就是在治污的力度、策略和技巧上,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情況,一步一步地走,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放鬆。依法治污是指在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時,要尊重法律、於法有據。在依法行政過程中,避免“一刀切”“走過場”,平時不作為等到檢查、督導時,搞“形式主義”,鬧出“礦山刷綠漆”這樣的笑話。

  深圳通過“加減乘除”,有效跨越環境“拐點”

  深圳特區報:您在書中講到,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深圳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有效跨越環境“拐點”,再度創造“深圳奇跡”。深圳是如何做的?

  袁易明:近十年,深圳通過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做“加法”、對優勢傳統產業做“減法”、對綠色低碳產業做“乘法”、對高耗能產業做“除法”,四維發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經濟的低碳特徵更加顯著。

  具體來講,“加法”是基於對當前環境的科學研判之後,提出什麼樣的產業對環境來說是友好的。研究發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具有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徵,因此要對這些產業做“加法”。

  “減法”則相反,就是對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進行合理約束。像深圳的家具、紡織、珠寶等優勢傳統產業資源消耗大、能源利用率低,但它們又是支撐深圳經濟的重要分支,因此做“減法”並不是要把傳統產業“斬盡殺絕” 而是助推優勢傳統產業向低碳化方向轉型,實現規模與效益雙突破。

  “乘法”則是那些在環保效果上具備乘數效應的產業,具體來說就是綠色低碳產業。低能耗、低污染、低排碳同時又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既環保又能助力經濟增長,具有倍增效應。深圳的綠色低碳產業基本形成了企業為引領,產業園區為平台,領先技術為支撐的綠色低碳產業格局,營造了“企業+園區+技術”綠色低碳產業良好生態。

  “除法”就是針對那些高耗能產業,從那些高污染產業中對環境影響最大的入手,通過各種手段,讓這些產業退出。具體到深圳的做法來看,深圳利用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利潤偏低,對成本投入有較強的敏感性的特點,充分發揮水、電、氣、最低工資等價格杠杆作用,逐步提高低端企業的運營成本,運用市場“無形之手”加快“兩高一低”產業淘汰。

  深圳特區報:深圳在環境方面的哪些做法值得提倡與借鑒?

  袁易明:十年來,深圳加快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此作為突破生態與增長矛盾的關鍵,其中,倒逼機制、引導機制、價值激勵機制、評估評價機制,共同助力深圳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經濟體系。這些機制對全國其他地區的經濟增長與生態建設協同發展具有理論借鑒價值和現實參考意義。

  具體來講,倒逼機制是指為提高生產領域環境資源效率,實現產業生態化改造,從源頭降低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淘汰低端落後企業、關停重污染企業、對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開展環保信用評定。

  引導機制是指綜合利用政策引導、研究方向引導、國際合作引導方式,推動實現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深圳的綠色低碳產業規模自2018年的990.7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386.78億元,年均增速11.9%;對GDP的貢獻從2018年的4.09%提升至2021年的4.52%,規模穩步提升,發展逐步優化。

  價值激勵機制是指降碳減排交易機制與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機制,深圳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利用價值機制激勵降碳減排工作。所謂碳交易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權可以被當作一種商品放到市場上進行買賣,成功減排的企業可以出售多餘的配額,而超額排放的企業則需要在碳市場上購買配額。這就激勵企業減少碳排放,把節約下來的碳指標拿到市場上賣掉,變為企業的收益。對個人來說,也有相應的激勵方法,比如碳積分,個人可以通過環保行為記錄獲得碳積分,獲得的積分可以用於換購一些購物券、禮品,等等。

評估評價機制是一種方法論,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比如說在制定環境政策之前就要先進行評估,既包括對企業進行評估,也要對社會行為進行評估,最直觀的例子是,商場塑料袋要不要收費,收多少錢,這些問題實際上都是要建立在評估的基礎上。定期進行評估是一個科學決策的體現,未來毫無疑問,我們更要科學精準地建立評估機制。

  來源:深圳特區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