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僑胞海外教授中國傳統藝術
http://www.CRNTT.com   2023-03-15 12:19:58


 

  民樂教學 文化傳播

  英國倫敦,2022年中秋節來臨之際,3位民樂演奏者在中國城奏響《但願人長久》,用中國音律緩解海外游子的思鄉之情,現場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攝。

  王嘉禾是此次活動的組織者。自幼學習古箏的她,組建了嘉音琴社。“有一次,我回國住了幾個月。我擔心在這段時間裡,我的學生們會放棄學習。於是,我嘗試在社交平台上發帖召集民樂老師。意外的是,有20多個人聯繫了我,其中不乏專業水平頗高的演奏者。”

  王嘉禾認為,“包容”是音樂的魅力所在。在平時的街頭演出中,她經常和其他街頭藝人即興合奏。

  王嘉禾說:“在街頭演出時,一些觀眾會詢問能不能給他們親手彈奏的機會,我們都欣然應允。一次街頭演出時,我嘗試用古箏彈奏英文歌曲《哈瓦那》,現場觀眾反響很熱烈。”

  2022年9月,王嘉禾和琴社老師在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演出時,遇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圍觀的學生裡有英國本地學生,也有留學生,還有一些華二代。他們很感謝我們演奏中國音樂,主動幫我們搬琴。”演出結束後,在場的學生紛紛圍上來,詢問下次的演出時間。

  對於不懂中文的學生,王嘉禾往往先教授廣為流傳的英文歌曲,吸引學生注意力,或讓學生給彈奏指法起名,但對這種教學方法,一個英國學生媽媽並不認同。“媽媽希望孩子學習正宗的中國音樂,如《高山流水》。她說,即使孩子現在無法理解,但音樂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在海外傳播中國文化有不少挑戰,嘉音琴社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資金不足。場地租金費、高額的倉儲費、樂器運費都讓王嘉禾備感壓力。“由於缺乏大規模的民樂比賽,學生和民樂愛好者很難找到展示自己的平台。不過,我們正在積極尋求和國內相關機構合作,盡全力為英國的民樂學習者爭取更多機會。”(楊寧 胡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