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走,去山水田園間邂逅詩與遠方
http://www.CRNTT.com   2023-03-13 08:57:04


 
  文化賦能 不斷豐富鄉村旅遊內涵

  每年冬天,雲南省大理州南澗縣無量山櫻花穀中,如霞似火的櫻花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打卡。為了留住遊客,當地解鎖了“非遺+景區”的旅遊新模式——把南澗跳菜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帶入景區,為遊客展示南澗彝族傳統婚宴的最高禮節。南澗縣鳳仙村村民、非遺項目“彝族打歌”州級傳承人魯麗華代表專門組建了跳菜隊,經常下鄉表演。她觀察到,展示南澗跳菜的鄉村有更大吸引力和競爭力,文旅融合發展實現得更好。

  歷經數千年農耕文明的積澱,我國的廣袤鄉村擁有多姿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的支撐下,鄉村旅遊內涵不斷豐富,價值空間得到拓展,散發出更大魅力。吳惠芳代表告訴記者,永聯村旅遊業紅火與其深度挖掘江南傳統農耕文化、水鄉文化等密不可分。發展鄉村旅遊應因地制宜,充分立足自身資源,發揚本土文化特色,打造一批既能彰顯本土文化優勢又能滿足遊客需求的旅遊產品,提高知名度。

  馬珺委員指出,當前,鄉村旅遊同質化問題較為突出,一些鄉村缺乏特色和文化內涵,產品“千村一面”。各地應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並激活自身鄉土特色和文化內涵,促進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獨具特色、互動性強的文化體驗活動,提供有創意的旅遊產品,從而提升口碑,助推旅遊發展。

  共建共享 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鄉村旅遊也不例外。如果沒有當地村民參與,沒了鄉土氣息,鄉村旅遊就會變味。在餘村和永聯村,村民既是鄉村旅遊的參與者、建設者和經營管理者,也是鄉村旅遊的受益者。吳惠芳代表認為,鄉村旅遊發展較好的地區可將村集體旅遊資產帶來的收入以年終分紅的形式發給村民,並提供崗位讓村民參與經營,實現共建共享。鄉村旅遊作為產業有其發展規律,發展相對滯後的地方應加強分析研判,通過扶持獎勵觀念相對超前並有一定經濟基礎的經營農戶、樹立帶頭人、出台支持政策等方式,鼓勵村民參與鄉村旅遊建設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