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煤炭消費占比微升並非開倒車
http://www.CRNTT.com   2023-03-11 08:56:36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電/一則煤炭消費量上漲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顯示,2022年煤炭消費量增長4.3%,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這也是近十年來國內煤炭消費比重首次出現回升。在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我國煤炭消費占比出現回升,是意味著在“雙碳”目標的道路上“開倒車”嗎?
  
  回答是否定的。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的同時,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積極努力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大國貢獻。隨著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的推進,2021年我國煤炭消費比重已經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個百分點,期間年均下降1.4個百分點,是歷史上下降最快的時期。顯然,我國推動能源轉型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短期煤炭消費占比提升受到多重客觀因素影響。其一,烏克蘭危機引發全球能源局勢動蕩,能源價格飈升。天然氣是更為清潔的化石能源,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橋梁。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天然氣對煤炭消費進行部分替代,天然氣消費保持了連年增長。烏克蘭危機以來,歐洲天然氣價格大漲並推高了全球天然氣價格。受此影響,去年我國進口天然氣總量大幅下降,天然氣表觀消費量也同比下降1.7%,這也是近二十年來年度天然氣消費量首次下降。這一變化導致天然氣國內能源消費占比同比下降0.4%,同時,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占比得到了提升。
  
  其二,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轉型的基本前提。當前,我國總體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由於我國經濟發展尚未與能源消費脫鈎,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深入推進,能源需求還將持續增長,能源供給不足依然是重要的安全隱患。2022年7月和8月,天氣因素叠加經濟恢復增長,全國有21個省級電網用電負荷創新高,電力供需形勢緊張。作為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最主要電源,緊急情況下,煤電依然是我國最有力的保供電源。在降水明顯偏枯的2022年三季度,全口徑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長9.2%,較好地彌補了水力發電量的下滑,充分發揮了兜底保供作用。
  
  另外,能源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到先立後破。雖然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了大幅躍升,成為電力新增裝機的主體,但由於新能源發電利用小時數遠低於煤電,新能源發電量占全國發電量的比重依然較低。同時,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間歇性的缺點,也給電網運行安全帶來了巨大挑戰。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新能源短期內不足以擔當主力電源。在抽水蓄能、新型儲能裝機不足,電網智能化改造有待提升的情況下,能源轉型過程中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電力系統都需要穩定性更強的煤電予以支撐。
  
  其三,新能源快速替代煤電帶來的系統成本提升問題也常常被忽略。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的新建光伏、風電項目已經實現了平價上網。但新能源平價上網不等於平價利用,還需要考慮因新能源消納而增加的電力系統成本,比如,火電靈活性改造成本及運行增加的能耗成本、配套建設的儲能成本、電網改造成本等。研究表明,新能源電量滲透率超過15%之後,電力系統成本將大幅上漲。德國、英國新能源的快速增長已成為其電價水平快速上漲的重要原因之一。過於激進的能源轉型並不利於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煤炭消費占比短暫提升,並不會改變我國長期能源結構優化的趨勢。公報顯示,2022年,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9%,上升0.4個百分點。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1.6%,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0.8%,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這些實打實的數字都意味著,我國在發展清潔能源、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小的波動不改大的方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路途中的挑戰不會少,越到緊要關頭,越要有一鼓作氣攻城拔寨的決心。我們必須咬定青山不放鬆,以必勝的信念達成歷史賦予我國引領世界能源變革的使命。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軼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