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融“活水”如何解經營主體之“渴”?
http://www.CRNTT.com   2023-03-09 17:46:02


 
  打通梗阻 提高“滴灌”水平

  現實中,金融體系有“活水”,但仍有部分經營主體感到不“解渴”,究其原因,在於仍存在信息不對稱、金融產品針對性不強等痛點堵點。讓經營主體真正“解渴”,亟須打通上述梗阻。

  不少代表委員認為,金融服務供需雙方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增加了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降低了政策支持效果。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甘華田注意到,農村地區數字信息基礎建設落後、信用體系不健全、金融活力低等問題依然存在。甘華田委員建議創建信用體系,通過利用互聯網,加快在農村地區建立信用體系和支付體系,依托大數據建立更精準的農村金融信息管理系統。

  產品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滿足融資需求也是經營主體感到不夠“解渴”的原因之一。

  民進中央在《關於進一步發揮金融助企紓困作用的提案》中建議,引導金融機構深入掌握特定領域企業的融資需求、企業經營狀況和業務情況,研發、創新各類精準匹配的產品及擔保措施。對於科技創新、生物醫藥等企業,結合該類企業普遍輕資產運行的特點,進一步提高該領域知識產權的融資利用率,探索將應收賬款、知識產權作為資產證券化底層資產進行融資的方式,逐步降低對不動產等傳統抵押物的依賴。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馬秀珍建議,深化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圍繞工業綠色發展各領域融資需求,引導銀行進一步擴大合格擔保品範圍,探索將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等環境權益資產納入其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