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好農產品對外貿易這張牌
http://www.CRNTT.com   2023-03-05 08:53:19


  中評社北京3月5日電/農產品貿易是我國“三農”工作特別是農業對外合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好農產品貿易這張牌,但關鍵要控風險、可替代、有備手,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發揮農產品國際貿易作用,深入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本期邀請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主持人
  
  本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我國農業加速融入國際市場
  
  主持人:農產品貿易對農業農村發展有何意義?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農產品貿易發生了哪些變化?
  
  劉藝卓(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農產品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籌利用農業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必要手段,是暢通農業領域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
  
  優化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增加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在進出口中的比重,有助於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一方面,擴大優質種子種苗、先進技術裝備、安全高效農藥化肥及高端農產品進口,將更好滿足國內消費和農業產業升級需求;另一方面,優化出口農產品品質、包裝、儲運等標準,提高產品出口附加值,有助於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推動農業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農產品貿易是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對於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部分中西部地區,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2022年1月至11月,位居“中國茶業百強縣”榜首的貴州湄潭,茶葉出口額4758.6萬美元,帶動約35.1萬茶農增收。
  
  農產品貿易是促進農村繁榮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農產品適度進口可以將節約下來的土地資源轉換用途,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或環保價值,有助於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2022年,我國大豆和棉花進口量分別為9108.1萬噸和202.6萬噸,合計節約土地資源4701.8萬公頃。此外,以優勢農產品出口為中心,延伸產業鏈條,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也有助於實現農民生活富裕、鄉村和諧發展。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我國農業對外開放的新起點,開啟了我國農業加速融入國際市場的新階段。入世以來,我國切實履行承諾,農產品關稅由2001年的23.2%降至2010年的15.2%,約為世界農產品平均關稅的1/4,是世界農產品關稅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我國農業開放紅利不斷釋放,農產品貿易呈現由小到大、由弱漸強的發展態勢。
  
  貿易規模跨上新台階。2001年至2022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額由279億美元增至3343.2億美元,增長了約11倍,年均增速約12.6%。其中,出口額由160.7億美元增至982.6億美元,年均增速約9%;進口額由118.3億美元增至2360.6億美元,年均增速約15.3%。我國農業高水平對外開放也為世界帶來發展機遇。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進口增速明顯高於出口,並自2004年起,由長期順差轉為逆差且穩步擴大。2004年至2022年,逆差由47億美元增至1378億美元,年均增速約20.6%。
  
  貿易產品日益多樣。入世以來,我國進口農產品越來越豐富。除了穀物、棉花、油料等傳統進口農產品,大量高端和新奇特農產品也漂洋過海來到國內消費者餐桌,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澳大利亞奇異果、智利車厘子、秘魯藍莓、厄瓜多爾香蕉和白蝦、烏拉圭牛肉等。出口方面,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額占比始終較高,但特色優質農產品出口通道更暢通。2022年,我國茶葉、中藥材和花卉出口額分別為20.8億美元、9.5億美元和4.9億美元,分別是2001年的4.9倍、3.9倍和13.3倍。
  
  貿易“朋友圈”逐步擴大。隨著農業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國農產品貿易夥伴也更加多元。與我國有農產品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由2001年的198個擴增至2022年的218個,其中進口夥伴189個、出口夥伴212個。
  
  貿易業態更加豐富。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農產品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持續釋放我國農產品貿易增長新動能。2022年,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貿易額81億美元,同比增長25.9%。其中,出口12.1億美元,同比增長153%;進口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
  
  隨著我國農業與世界的融合度逐漸增強,農產品貿易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不斷提高,農產品貿易額占全球比重由2001年的3%提高至2021年的14.2%,排名由第11位上升至第2位,僅次於美國。從出口看,我國是全球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2021年農產品出口額占世界的4%,蘋果、大蒜、生姜、茶葉等農產品出口居全球首位。從進口看,我國是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2021年農產品進口額占世界的10.2%,是糧食、棉花、肉類等農產品的全球最大買家。
  
  同時,我國積極參與多雙邊農業談判,逐步由國際農業規則的接受者轉變為參與者。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在促進全球農產品貿易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與東盟、澳大利亞等26個重要農產品貿易夥伴簽署19個自貿協定,多數自貿協定中農產品自由化水平超過90%,2022年與自貿夥伴的農產品貿易額占我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39.4%。此外,積極參與全球農業治理體系改革,主動設置議題議程,引導規則制定,我國在國際話語體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
  
  持續保持“大進小出”貿易格局
  
  主持人:2022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進出口形勢如何,為什麼強調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
  
  田志宏(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農產品貿易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我國農產品貿易持續發力,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在全球通貨膨脹、俄烏衝突等不利國際環境下顯現出良好韌性。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2年農產品進出口額達3343.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9.9%。其中,進口2360.6億美元,同比增長7.4%;出口982.6億美元,同比增長16.5%;貿易逆差1378.0億美元,同比增長1.7%,繼續保持“大進小出”的貿易格局。與同期我國全部商品貿易增速相比,農產品出口和進口分別高出5.0個、3.1個百分點,農產品貿易較其他產品更具活力。
  
  其中,值得關注的一個特點是出口增速明顯高於進口。2017年至2021年,連續五年進口增速高於出口增速,2022年出現翻轉,並且出口增速是進口增速的2.23倍。究其主要原因,年內國際社會貨幣寬鬆、地域衝突等因素推動國際農產品市場價格大幅上漲並伴隨著劇烈波動,較為穩定的國內價格一定程度上激勵了農產品出口。另一個特點是貿易逆差增幅明顯減少。2017年至2021年,貿易逆差年增長率在14.0%到42.9%,2022年貿易逆差的年增長率低至1.7%,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增加和進口增速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國際通貨膨脹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逐漸向國內傳導,對近期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帶來較大不確定性。
  
  從產品結構看,我國進出口產品表現出較強互補性,競爭優勢產品出口增長顯著,消費需求旺盛產品進口規模增大,有利於獲得國際市場交換利益。2022年,我國出口農產品集中於水產品、蔬菜和水果,出口額占比分別為22.29%、17.58%和6.94%;進口農產品集中於食用油籽、畜產品和穀物,進口額占比分別為27.68%、21.67%和8.26%。其中,水產品、蔬菜出口額年增長率為5%和9.2%;食用油籽進口額增幅較大,年增長率達到13.4%。近十年農產品貿易的產品結構出現大幅調整,畜產品、穀物和水果進口規模增長最為顯著,農產品貿易滿足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帶來的消費需求變化,包括消費數量增長、產品範圍擴大和質量要求提高。
  
  從主要貿易夥伴看,農產品出口市場日益多元,進口市場仍有較高集中度。2022年前五大出口市場依次為中國香港、日本、美國、韓國和越南,出口額合計442.8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45.1%,低於2021年前五大出口市場出口額占比46.2%,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更趨分散,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2022年前五大進口市場依次為巴西、美國、泰國、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進口額合計1304.6億美元,占農產品進口總額的54.8%,高於2021年前五大進口來源地進口額占比53.2%,農產品進口集中程度較高,並呈現增長趨勢。
  
  一些大宗農產品進口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大豆進口來源地主要是巴西、美國、阿根廷、烏拉圭和加拿大,2022年自上述五國進口量占大豆進口總量的98.9%,與上年相比,自烏拉圭和加拿大的進口量增長,自巴西、美國、阿根廷的進口量減少。玉米進口來源地主要集中於美國和烏克蘭,2022年自兩國的進口占玉米進口總量的97.60%,與上年相比有一定程度降低,降幅主要出現在自烏克蘭的玉米進口,受俄烏衝突影響較為明顯。食用植物油主要進口來源地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和巴西,2022年自上述五國進口量合計726.4萬噸,占食用植物油進口總量的87.9%,與上年相比,自上述國家的進口量均有減少,受俄烏衝突影響,自烏克蘭進口量降幅達到65.6%。
  
  從國內區域分布看,東部沿海地區一直是我國農產品貿易的主力區域。從2022年前11個月海關統計數據看,廣東、上海、江蘇、山東是全國農產品進口規模較大的省市,四省市進口額占全國進口額的47.5%。山東、廣東、福建、浙江、江蘇是全國出口規模較大的省份,五省出口額占全國出口額的62.1%;2022年廣東省農產品出口額增長64.4%,貿易總額超越山東,居於全國首位。
  
  我國農產品進口規模較大,並呈現不斷增長態勢,保持穩定、可持續的農產品進口貿易,對我國農產品市場供給穩定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進口多元化戰略強調進口貿易多元化,拓展進口來源地和進口產品範圍,擴大對重要農產品替代品的進口和來自多個替代市場的進口,避免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和有效途徑,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在國內產能和比較優勢不足的限制下,需要通過進口保障部分農產品供給,多個來源地有利於穩定進口規模。對於自給水平較低的特定農產品,若遇到地域衝突造成國際物流不暢、個別國家限制出口等一些特殊情況,進口多元化戰略將是保障國內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的重要抓手。二是防止受到國際不穩定局勢的影響。近年來,國際政治及經濟形勢風雲變幻,地緣政治熱點不斷,國際貿易風險加劇,進口多元化是減緩國際市場波動衝擊的重要途徑。三是保護國內農業安全。進口多元化可以充分利用更多進口來源地和進口商的市場競爭,減少對特定進口來源地的過度依賴,避免被境外出口方或供應商壟斷。四是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全球農業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我國一直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積極推動農產品市場開放。從2018年開始舉辦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搭建的國際平台,借此在更大範圍內發現可貿易產品,尋找更多的農產品貿易夥伴,尤其是給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農產品需求,促進全球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