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增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3-03-03 08:44:31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部署,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要求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對此,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有效增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尤為重要。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室主任、研究員葉振宇文章表示,當前,區域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從國際看,局部衝突和動蕩頻發,大國關係不穩定性、脆弱性比較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正在重塑。從國內看,雖然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但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近年來新冠疫情對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範圍之大、影響之深值得高度關注。體現在區域經濟方面,較為突出的就是區域經濟發展動力系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區域間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連通性弱化,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缺少長效機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相對滯後。
  
  文章認為,當前形勢下,有效增強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具有戰略意義。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各地區經濟發展優勢充分發揮,不僅能為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提供條件,而且能夠盡快提振市場主體信心。這些變化將為修復、增強區域間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連通性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隨著傳統經濟增長動力持續減弱,高質量發展目標也將促使各地區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業轉型升級路徑,更加依靠創新驅動發展。進一步看,中國現階段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還有較大完善空間,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需較長時間,需要中國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支撐和物質技術基礎。
  
  文章指出,面向未來,需更好發揮各地區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補短板、強弱項的重大工程入手,堅持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結合,改善要素資源空間配置,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區域發展激勵機制,把區域之間的差異性、互補性和協調性轉化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著力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創造有利條件。
  
  第一,針對地區發展定位和發展階段需要,加大有效投資,激活需求。各地區需按照中央對本地區的發展定位,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現階段發展需要,確定補短板、強弱項的重大工程,聚焦引領性新需求加大新興產業投資,在新領域新賽道中率先占據優勢地位。同時,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第二,以城市群一體化、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為著力點,構築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載體。目前,中國已逐漸形成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主要依托的多極化、多層次、網絡化的空間格局。一方面,各地要因地制宜、多措並舉推動城市群一體化、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大力推動跨行政區的體制機制“軟聯通”,積極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產業合理布局,提高要素資源空間配置效率,充分釋放區域一體化發展紅利。另一方面,各地要積極構建多層次、互聯互通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在快速城際交通、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要適度超前部署和建設,使之形成促進要素流動、提高產品流通效率、推動產業優化布局和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推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