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寵物行業富礦經不起“野蠻開發”
http://www.CRNTT.com   2023-02-28 15:58:48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網評:寵物行業富礦經不起“野蠻開發”

  來源:東方網 作者:楊朝清

  在寵物行業的需求端、供給端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寵物產業規模迅速增長,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億元。“目前我國寵物飼料的標準缺口較大,嚴重滯後於行業發展需求,尤其是寵物食品添加劑標準,400餘項添加劑中只完成了100餘項標準的制定。”全國畜牧總站質量標準處副處長粟勝蘭介紹說。(2月27日《農民日報》)

  猶如雨後春笋,跟寵物相關的商業門店在許多城市湧現,折射出老百姓對寵物的旺盛需求。和“填飽肚子”一樣,滿足精神訴求和情感需要也已經成為一種剛需。如火如荼的“它經濟”,說到底是人們對當下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變遷的一種回應與策略。

  在一個變動不居的時代裡,社會關係的弱化與情感生活的淡化、私密化,導致人們對情感支持的替代品有了更為強烈的需求。著名社會學家夏學鑾認為,如今我們身處轉型時期,這個時期人們開始移情到個人的興趣與私生活中;寵物產業的方興未艾,根源於滿足了市場需求。

  物質生活的漸次豐盈,讓重新認識和發現精神文化生活,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不論是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還是城市裡獨自居住的“空巢青年”,抑或缺乏玩伴的小朋友,他們的精神訴求與情感需要都需要找到出口;寵物作為一種替代物,能夠起到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的作用。

  伴隨著市場化和商品化進程,“它經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形形色色的寵物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也需要一定的經濟投入,愛好者卻覺得這很值得,為何?不同的人們有不同的“意義之網”,有不同的精神世界;有些人不屑一顧的事情,另外一些人卻在價值排序中將它置放到重要位置。

  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社會變遷,讓一些傳統的社會聯結的紐帶漸趨鬆弛。為了走出“精神荒漠”,一些人將寵物作為一種“自我救贖”的手段;寵物增添了樂趣、帶來了陪伴,讓他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多彩。有研究表明,飼養寵物的家庭占比會隨著人均GDP的提高而進一步提高。根據2021年《中國寵物白皮書》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城鎮養殖犬貓已經超過了1億只,寵物飼養率達到17%,而發達國家水平大約是在40%以上。這不僅意味著“它經濟”是一個市場富礦,也意味著打造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的“寵物文明”已經迫在眉睫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