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回應防疫關切
http://www.CRNTT.com   2023-02-24 09:23:56


2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同志及有關專家介紹鞏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提問。(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近期,我國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發狀態。本輪疫情是否已經結束?新變異株是否可能引發新一輪感染高峰?下一步如何繼續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和信息報告制度?圍繞公眾關注的熱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3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作出回應。

  我國本輪疫情基本結束

  我國本輪疫情是否已經結束?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介紹,從公共衛生的角度看,疫情可按流行強度分為散發、暴發、流行、大流行四類。判定是否走出疫情大流行,主要有疾病感染率、人群免疫水平、病毒質變情況、門急診的診療量和住院及死亡情況、整體防控能力等五個重要指標。

  梁萬年表示,我國經受住了這一輪疫情的考驗,建立了較好的人群免疫屏障,可以說本輪疫情基本結束,現在的感染是處在零星的局部散發狀態。

  全力以赴開展醫療救治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數據,三年多來,我國新冠病毒感染者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尤其是2022年11月以來,醫療衛生機構圍繞“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開展醫療救治。

  重點採取了哪些措施?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介紹,一是實施重點人群分級健康管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對轄區內合併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實施健康監測,根據紅、黃、綠三個健康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健康管理,一旦發生病情變化及時轉診。

  二是迅速擴充醫療資源,保障救治需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短時間內由7337個擴充至1.6萬個,重症病床由19.8萬張擴充至40.4萬張。同時,組建16支國家醫療隊和118支省級醫療隊。

  三是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以縣為單位網格化布局縣域醫共體,將合併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納入醫聯體管理,推動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並加大對農村地區巡回和巡診力度。

  四是大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疫情期間看病就醫需要。

  五是不斷優化醫療救治策略。出台第十版診療方案和第四版重症診療方案,明確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分類和早期預警指標,對於輕症病例早期介入,強化關口前移,堅持中西醫結合和多學科診療。

  繼續抓實抓細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新變異株是否可能引發新一輪感染高峰?專家研判分析認為,由於我國剛經歷了疫情大流行,人群體內留存的中和抗體會在短期內提供免疫保護,近期引發新一輪規模流行的可能性較小。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目前我國在新冠病毒變異株檢測中,如發現首次報告的、重點關注的國際流行毒株,都會進行感染個案調查與核心密接調查,並開展風險研判,一旦發現傳播力、致病力增強的新型變異株,及時按照相關方案採取措施。

  常昭瑞同時表示,目前多地仍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發生,應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如果學校發生疫情,要平衡好疫情處置和正常教學秩序的關係,由專業人員根據學生既往感染水平、疾病嚴重程度、疫情發展階段、病毒的感染株等進行綜合研判和風險評估,然後做出相關處置。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提醒,全球疫情仍在流行,病毒還在不斷變異,各地各部門要繼續抓實抓細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提倡廣大人民群眾繼續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決鞏固住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進一步健全監測預警體系

  在提前預警方面,疫情監測體系如何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楊峰介紹,為動態掌握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變化趨勢,及時監測病毒變異及生物學特性變化,評估醫療資源負荷情況,2022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會同有關部門在傳染病網絡直報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監測渠道,形成多個監測子系統。

  據介紹,國家疾控局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加強疫情監測和常態化預警能力建設。同時,繼續完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功能,提高數據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分析能力,並開展新冠病毒感染等傳染病疫情報告專項執法檢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