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農業保險守護中國糧倉
http://www.CRNTT.com   2023-02-24 09:16:25


 
  築起水產養殖“避風港”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是世界上主要漁業國家中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漁業高度重視,並提出“鼓勵發展漁業保險”。

  在浙江出產的牡蠣,數象山一帶為佳。但要想把飽滿肥實、肉質鮮甜的牡蠣從海洋牧場順利端上百姓餐桌,卻不是件容易事兒。它們對水溫水質、海水咸度、養殖密度、運輸時間等條件極其敏感,容易發生病害或死亡等情況。其中,養殖戶最怕的還是風浪,小風浪會擠碎蠣殼,大風浪會直接把浮標網箱從海里甩到岸上。牡蠣養殖所用的浮標、纜繩、網箱等價值不菲,這意味著如果當年受災嚴重,不僅會血本無歸,還會造成來年復產需要大量啟動資金。

  去年9月,台風“梅花”就對象山紫菜、牡蠣養殖戶造成了極大損失。中國太保產險象山支公司迅速投入防災減損和查勘理賠,為承保的28600畝紫菜和2000畝牡蠣賠付超600萬元。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牡蠣養殖氣象指數保險已列為寧波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險種,牡蠣養殖戶投保該保險可享受保費50%的財政補貼,大大減輕農戶參保費用壓力。當氣象站點測到的風速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數值,牡蠣養殖戶就可以根據條款約定獲得賠償,相當於為台風季牡蠣養殖撐起了“防風罩”。

  近年來,保險業不斷豐富產品供給,開發了漁民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雇主責任保險、漁船財產保險、水產養殖保險、特定水域政策性漁業保險等險種,有力支持了漁業發展。但長期以來,我國水產養殖保險仍存在發展瓶頸,面臨保險公司承保積極性不高,但水產養殖對保險的市場需求卻一直比較旺盛的矛盾局面。

  據介紹,發展面臨瓶頸的原因,一方面是海洋牧場養殖成本高、周期長,面臨風暴潮等極端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遠高於內陸,且災害頻發。缺乏防災減損手段,對災害的人工干預能力差。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純風險損失率高,經營情況波動性大,且農業保險作為准公共產品,業務發展具有高度政策依賴性,保費缺乏財政補貼,就難以形成規模。此外,涉海承保操作難度大、查勘理賠成本高、出險原因及損失情況鑒定困難,也制約了水產養殖保險的發展。

  中華保險相關負責人認為,我國水產養殖保險業務發展緩慢,廣大養殖生產者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弱。漁業保險的內涵和外延還有待準確界定,且目前水產養殖保險尚未被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範圍,只是在一些水產養殖資源較豐富的地區被列為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總體業務覆蓋面仍很低。

  從經營模式來看,當前我國水產養殖保險的經營模式有商業保險模式和互助保險模式兩類。今年2月份,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批覆同意中國漁業互助保險社成立,由其來代替漁業互保協會承接包括水產養殖保險在內的漁業保險業務,標誌著我國漁業保險專業化經營進入新階段。

  科技驅動風險減量服務

  災難面前,防勝於賠。如今,保險行業不僅僅扮演著災後保障者的角色,還在探索做好防控減災的預警工作。去年10月下旬,中華財險在北京市大興區的冰雹預警及防範項目正式落地,為一家生態農業公司選取了10畝密植桃地搭建防雹網作為冰雹防範試驗,減輕了農戶的災害損失。

  2021年9月份,中華財險北京分公司和北京市氣象局共同開展了“北京市農業保險冰雹災害風險識別及防控應用”項目,利用北京市氣象局的專業技術和科技力量,結合北京市近10年的冰雹災害發生情況,利用先進的雷達探測和地面觀測技術,探明北京地區冰雹災害空間分布精準識別和冰雹災害時空分布風險評估,從而提供行之有效的冰雹災害防控技術方案,在高風險承保區域試點開展防雹網技術應用。

  防雹網是選擇具有一定抗衝擊性、透光性良好、耐風化、無污染、重量輕、易搭建的白色菱形專用網,在災害季節使用壽命達到5年以上。在本次試點的種植園內,以一重一輕兩次冰雹計算,防雹網可將損失降為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