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4日電/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這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友國文章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我們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在此背景下,塑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意味著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形成綠色低碳的產業發展格局和生產生活方式,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從全球視野看,國際社會也普遍推崇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可以預見,未來有競爭力的產業須具備綠色低碳相關的核心競爭優勢,否則就難以跟上全球範圍內的綠色發展浪潮。各地要在堅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過程中,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積極主動塑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努力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文章指出,新的產業競爭優勢要具備突出的綠色低碳化特徵,這就要求我們的產業政策必須有利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能消極對待碳達峰碳中和、盲目發展“兩高”行業。同時,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並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通過推動產業體系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開辟經濟發展新路子,在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需要堅持三項原則。一是要把握好節奏。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複雜工程和長期任務,應統籌謀劃好產業更替、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久久為功、持續推進。二是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防範好各種潛在風險,統籌好經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三是注重區域協同發展。地區間應增強產業優勢互補,培育壯大優勢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避免同質化競爭。
文章認為,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關鍵在於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一是強化節能減排降碳硬約束,倒逼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完善和強化能耗“雙控”制度,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二是加快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融入傳統優勢產業發展中。三是立足本地優勢,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四是著力打造現代能源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抓好傳統化石能源清潔開發和利用,統籌水電開發和生態保護,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深入推動能源革命。五是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充分發揮綠色技術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支撐作用。
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過程中鍛造新的產業競爭優勢,還需要建立健全與之配套的激勵機制。一是完善產業綠色發展相關的要素保障機制,完善用地、財政、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使資金、人才、土地等要素配置向有利於形成綠色低碳化產業競爭新優勢的領域聚集。二是推動形成碳達峰碳中和框架下的“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為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產業綠色發展提供重要支持。三是夯實相關產業發展的市場基礎,加快建設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綠色電力交易市場,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合理布局。四是為產業綠色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在全球氣候治理框架下廣泛開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國際合作,增強中國產業綠色發展競爭新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