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建設在北京啟動
http://www.CRNTT.com   2023-02-23 09:09:20


 
  多方助推轉型

  啟動綠交所建設對推動綠色轉型意義重大。易綱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一如既往支持北京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市場。“我國碳市場前景廣闊,特別是全國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具有很大潛力。我們將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發展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交易,創新更多碳金融產品,更好服務碳市場參與主體,推動降低綠色溢價,在引領帶動綠色轉型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易綱說。

  讓綠色能源、產品更便宜更好用,僅有金融的支持仍然不夠,還需要動員各方力量,完善社會參與機制。其中,消費端的認可是關鍵環節之一。專家表示,消費端有人購買是對企業加大生產綠色低碳產品的最好鼓勵方式之一,通過規模經濟來降低綠色溢價。而探索讓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過程中在信貸等方面將獲得更多的優惠,可以促進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的提高。

  當前已有成功引導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的案例。“對於個人來說,助力創造更好、更清潔的綠色替代品市場,例如購買電動汽車或植物蛋白食品,推動綠色替代品即零碳產品的研發投資及其成本的下降,最終將會推動零碳產品更加實惠。”興業研究首席綠色金融分析師錢立華認為。

  董希淼表示,建議各級政府加強與商業銀行合作,發揮銀行、企業和個人碳賬戶的積極作用,加快碳普惠機制和體系建設,吸引和鼓勵更多公眾參與,形成規模效應和口碑效應,最終達到通過激勵個人及企業碳減排行為助力“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的目的。從長遠看,我國還可以探索推出個人碳配額,為每個公民分配一定的碳排放權,儲存在個人碳賬戶中,作為個人的碳排放配額。個人在購買汽油等能源時將扣除碳配額,未使用的碳配額可利用碳賬戶進行自由交易,從而實現強制性減排市場、自願性減排市場和碳普惠交易市場的有機統一。

  “除了綠交所,各類金融機構也需共同發力。”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我國的金融體系可以通過推動綠色低碳投資、發展綠色金融,推進經濟和社會的結構性轉型和變革式發展,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助力實體經濟和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提高企業、社會和相關政府部門的環境保護觀念,使綠色低碳不僅僅成為定價工具、評判標準和投資策略,更是成為價值觀念、責任擔當和行動自覺。(來源:經濟日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