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醫療援助造福非洲民眾
http://www.CRNTT.com   2023-02-20 18:34:32


  中評社北京2月20日電/烏幹達《新景報》網站近日刊登文章,題為《心連心的合作:中國醫療隊的貢獻挽救生命》。文章稱,過去60多年裡,中烏關係乃至中非關係愈發緊密,中國對烏幹達乃至整個非洲的貢獻有目共睹,其中就包括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位於烏幹達首都坎帕拉的中烏友好醫院,就是兩國醫療合作的“代言人”。這所醫院由中國援建並贈送給烏幹達,成千上萬烏幹達人從中國在該醫院提供的服務中受益。自1983年以來,中國每年都支持烏幹達醫療部門,派遣醫療專家團隊到烏幹達工作,與同行分享經驗,同時向民眾提供服務。在新冠疫情最嚴重時,一些國家奉行疫苗民族主義,中國則展現出大國擔當,與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並肩合作,捐贈疫苗、開展聯合研發等。

  文章稱,有句諺語說:“患難見真情。”它是對中烏兩國關係的最佳描述,描繪了雙方互惠互利和盡顯兄弟情誼的合作。北京與非洲各國的合作關係,植根於具體而不是冠冕堂皇的空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願景的證明。

  今年是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1963年,中國政府應邀向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援外醫療隊,開啟了援外醫療的歷史。對非醫療援助,一直是中國援外醫療的重要內容。

  作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非洲在公共衛生領域存在不少短板,一是醫院、醫療設備等基礎設施不足;二是專業醫療人員缺乏,而且本土醫療人員易流失;三是投入資金不足,醫院、防疫及公共衛生系統、醫療人員等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四是醫療培訓機構相對缺乏。

  中國對非醫療援助涵蓋多方面內容:

  一是定期派遣援非醫療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經向40多個非洲國家累計派出醫療隊員約2.3萬人次,診治患者約2.3億人次。中國許多省市都有對口的援非醫療隊,形成了中非衛生合作的優良傳統。

  二是開展中短期援非醫療項目。例如: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曾開展環非洲訪問、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多次開展“光明行”援非醫療服務,為非洲白內障患者送去光明等。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