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粵港澳大灣區啓動“加速鍵”
http://www.CRNTT.com   2023-02-19 14:25:57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新華網報道,隨著疫情防控實現平穩轉段、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全面恢複,粵港澳大灣區正啓動“加速鍵”。包括香港、澳門特區和廣東廣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九市的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關口複通,硬件打通,軟件連通,認知明通。人員往來、貨物流轉日漸繁盛之間,粵港澳大灣區眼下迎來最好的建設和發展時期,朝向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通則暢,暢則興

  位於鬧市銅鑼灣的忠記粥品老板看著店裡越來越旺的人氣,開始謀劃新的店面和增聘人手。“通關後,顧客多了起來,人流暢旺,生意好了!”粥品老板說。

  香港特區政府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袁民忠說,自1月初恢複通關以來,香港和其他灣區城市的人員往來、經貿活動、文化交流逐漸恢複,各界對此期待已久,倍感興奮。

  香港旅發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內地赴港游客約28萬人,比前一月增長3倍,香港商業明顯回暖。螞蟻金服國際業務香港地區業務負責人梁溢堅說,從移動支付數據看,今年春節香港消費金額較去年春節同期漲幅超3.8倍,交易筆數增長近1倍。

  鮮活事例折射著大灣區的活力。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nextpage>

  4年間,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立體交通體系逐步形成。今年1月31日,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的最後一節海底隧道沉管主體澆築完成,為工程2024年如期建成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先後開通,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超級工程”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穿江達海”更上層樓;廣深港高鐵恢複通車,廣汕鐵路、深茂鐵路、佛莞城際鐵路等一批項目先後開工,“軌道上的大灣區”不斷加速,預計2035年主要城市間將實現1小時通達;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加快形成,機場群旅客吞吐能力超2.2億人次,港口群集裝箱年通過能力約8500萬標箱。

  跨境通關不斷提速。今年元旦,“澳車北上”政策正式實施後單日通車量突破千輛次,在此帶動下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車流2月10日首次突破8000輛次,為2018年開關以來的最高紀錄。

  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偉說,經過4年建設,大灣區跨境通關更加高效,蓮塘/香園圍口岸、新橫琴口岸、青茂口岸相繼開通,“一地兩檢”“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便利通關模式先後實施,“澳車北上”政策落地實施。資金流動更加便捷,“深港通”“跨境理財通”等各類“金融通”試點相繼落地實施。

  雙向奔赴,相融大灣區

  1月12日,內地與香港有序恢複通關後的第一周,“深港攜手 共贏未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宣傳推介會就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參會者遠超預期,擠滿了可容納300人的會議室,不得不臨時租了第二會場才安排下來。”前海管理局港澳服務處處長楊向歡說。

  2月6日,內地與香港全面恢複通關首日,一輛來自香港的列車緩緩駛入廣州南沙慶盛高鐵站,車上載著由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的委員和34個香港機構代表組成的香港考察團。

  開年以來,隨著廣東與港澳全面恢複通關,人員之間、企業之間、機構之間、政府部門之間的“雙向奔赴”正密集湧現。<nextpage>

  作為首批完成跨境執業備案的港澳涉稅專業人士,永誠稅務師事務所香港合夥人張國和說:“我相信會有更多香港的注册稅務師到前海執業。”目前,像張國和一樣取得內地注册執業資格的港澳專業人士,已有3100多名。

  更多創業人才流動在大灣區。袁民忠說,“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拿出1.3億港元鼓勵青年創業團隊落戶位於廣東和香港的大灣區創業基地,目前已招募逾200個團隊。

  據悉,香港的大學及科研機構已參與建立多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及建立兩個實驗室的香港分支機構,約360個研發項目獲得內地科研資金。廣東全省科研經費跨境撥付至港澳累計超3.7億元,惠及十餘所港澳高校和科研機構。

  “特區中的特區”深圳前海,通過適用域外法、定期發布典型案件統一同類案件裁判標准、強化司法對非訴訟方式解決糾紛的支持等,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這是前海的鮮明特色。”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區黨工委書記曾湃說。

  目前,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已引入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法治機構155家,全國16家粵港澳聯營律師事務所有8家落戶前海,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也已正式掛牌。

  朝著世界一流,大灣區提速

  總面積5.6萬平方公裡、經濟體量逾12萬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正朝著世界一流灣區加速前進。<nextpage>

  隨著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驅動力不斷增強,截至目前已集聚獨角獸企業51家,約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

  朱偉說,廣東將廣納全球創新人才,以5G、集成電路、納米、生物醫藥等四大產業創新高地建設為重點,立足粵港澳科技產業創新基礎,協同港澳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大灣區產業創新高地。

  隨著《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的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初步形成了以前海、橫琴、南沙三大平台為支撑,戰略功能各所側重的粵港澳合作平台體系,打造世界級城市群。

  前海以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深港合作新模式新路徑為目標,緊抓北部都會區建設機遇與香港聯動發展,共同打造現代服務業全球創新高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管理體制融合為引領,加快推進粵澳產業規則標准、市場准入、營商環境和社會民生等規則機制深度對接,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

  南沙以實現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為目標,推動與港澳在金融互聯互通、科技創新、口岸通關等領域規則銜接,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新高地。

  “大灣區建設正迎來最好的時期,已到了加速發展階段。”朱偉說。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