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南昌220”過渡房拆遷 大埔重置
http://www.CRNTT.com   2023-02-19 12:33:31


  中評社北京2月1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本港首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建成的過渡房屋項目深水埗“南昌220”,營運兩年完成使命,全部89個單位昨日展開清拆,共68個重20噸的組件單元,將在一個月時間內分4區拆卸,經檢修後,將被直接送到九龍樂善堂的大埔黃魚灘過渡房屋項目,展開新的“生命周期”。

  項目結構工程師表示,除厠所渠管等需要換新,“南昌220”的多數連接組件均可重用。九龍樂善堂透露,黃魚灘項目進度約達三分一,預計可提供逾1200個單位,今年中開始接受入住申請。
  “南昌220”是全港首個以MiC技術興建的鋼結構過渡性房屋,樓高四層,提供89個一至三人單位,2020年8月推出,在兩年的營運期內,協助94個住戶共175名輪候公屋的基層居民改善生活環境和質素。該項目運用私人發展商與政府的閑置土地興建,項目於去年11月結束,地皮歸還發展商。

  僅外墻及渠管須更換

  房屋局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項目總監陳立銘昨日表示,“南昌220”的拆遷,標志這項目劃上完美句號。拆下來的模件經檢查後,將運送至由九龍樂善堂營運、位於大埔船灣黃魚灘的過渡性房屋項目重複使用,展開新的生命周期。

  項目注册結構工程師張耀新表示,MiC技術興建的建築物,拆卸較簡單,“南昌220”有68個組件單元,每個結構的連接點連接著四個單元,只需鬆動螺絲,拆開各個連接點,便可鬆開整體結構。每個組件單元都有專屬二維碼,方便重新裝嵌時,可放回原來的位置。拆下的組件由起重機吊上貨櫃車,運送到洪水橋貨倉,進行檢查維修。

  “南昌220”以永久性住屋標准建造,使用期可長達30至50年。張耀新稱,拆卸工程展開前,已進入內部檢查,見到整體新淨,除了外墻、渠管因為衛生考慮而需要更換,其餘包括連接組件等均可重用,相信需維修之處很少。即使鋼結構或墻身等個別部位出現損壞,亦不會導致整個組件無法再使用的情況。<nextpage>

  張耀新稱,“南昌220”拆卸工程需時大約一個月,拆下的組件將以相同的結構、樣貌及樓層位置,擺放於黃魚灘項目,組裝成第八座樓。

  黃魚灘過渡房年中可申請

  房屋局資料顯示,黃魚灘項目初步計劃有11幢樓宇,每幢三至四層高,預計可提供1236個單位,供約1962人入住。工程已於去年8月展開,預計今年第三季竣工。張耀新稱,除了“南昌220”拆下重用的89個單位,黃魚灘項目其餘1147個是新造單位。

  九龍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昨日向大公報記者表示,大埔黃魚灘項目目前進展已達約三分之一,剛完成新單元的模擬組件,經落實後會交由廠方大批生產,預計今年年中完成大約三分之二工程時,可開始接受正長期輪候公屋或居住環境惡劣的基層市民申請入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