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國答卷
http://www.CRNTT.com   2023-02-18 06:58:17


 
  把疫情防控和補短板、調結構結合起來,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中國堅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把疫情防控融入高質量發展全局統籌推進,利用疫情倒逼機制加快補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2020年,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疫情這道“加試題”進一步證明我國脫貧攻堅成效的分量。黨中央多次圍繞“六穩”“六保”、支持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和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和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等進行部署安排。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一些經濟社會發展短板正在快速補上,2022年全國ICU病床總數達到21.6萬張,每10萬人ICU床位數量接近15張,比2020年前大幅提高。疫情防控鬥爭也提升了各級政府的治理能力,鍛煉了廣大基層組織和幹部群眾,密切了幹群關係。

  為世界抗疫提供全力支持,為全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重要貢獻。中國在自身面臨巨大困難的情況下,始終全力支持全球抗疫,累計向153個國家和15個國際組織提供數千億件抗疫物資;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10多個國際組織共同舉辦疫情防控、醫療救治等技術交流活動300餘場;向34個國家派出37支抗疫醫療專家組,毫無保留地分享中國抗疫經驗;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率先支持疫苗研發知識產權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生產合作,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2億劑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中國在三年時間裡保持疫情低水平流行,為全球抗疫和經濟復甦提供了回旋餘地和戰略空間。中國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的原始株、德爾塔變異株的廣泛流行,極大減少了重症和死亡數,也為疫苗藥物的研發應用以及醫療等資源的準備贏得寶貴窗口期。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全球人類發展指數連續兩年倒退,90%的國家人類發展指數下降。2020年全球陷入貧困的人口數量增加1.2億左右,極端貧困率自1998年以來首次上升。雖然疫情也加大了中國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返貧的壓力,但得益於有效實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措施,脫貧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增強,脫貧基礎更加牢固、更可持續。這為全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增添了信心、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領導人民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帶來許多寶貴啟示。

  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中國贏得疫情防控大戰大考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始終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堅持全面辯證地看待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經濟增長最根本的動力是人,人的生存和健康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祗有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才能既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又形成更加強大的社會活力和凝聚力。

  堅持底線思維和與時俱進的工作方法。在疫情暴發初期,病毒致病性強、重症率和死亡率高,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寧可犧牲暫時的經濟增長也要守住不發生規模性疫情的底線。隨著病毒的變化以及認識的深化,必須因時因勢、與時俱進調整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始終保持經濟社會發展和疫情防控之間的動態平衡。

  堅持胸懷天下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面對全球性世紀疫情,各國祗有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加強防疫措施協調,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才能形成應對疫情的強大合力。中國用實際行動為全球團結抗疫注入源源不斷的信心,為攜手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在三年多的抗疫實踐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們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如期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 執筆:趙昌文、江宇、董丹丹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