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開年首月新增信貸4.9萬億元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17:35:12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4.9萬億元!2023年1月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創下單月歷史新高,釋放出經濟加快復甦強信號。

  開年以來,多地吹響開工號角,大批重大工程項目開工建設,文娛、旅遊、餐飲等消費市場持續火熱……隨著我國經濟加快復甦步伐,金融部門多措並舉助力實體經濟,為經濟企穩向好貢獻金融力量。

  信貸供需兩旺助力經濟企穩向好

  在位於江蘇的江陰靖江長江隧道項目工地上,車輛往來,機器輪轉,一派火熱的施工場景。

  作為國內超大直徑、超大埋深過江隧道,項目能夠按進度序時推進,離不開金融助力。開年首日,農業銀行江蘇分行發放的1億元貸款資金及時到賬,為項目推進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開年以來,金融對經濟復甦的強力支撐直接反映在金融數據上。中國人民銀行2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更是增加4.68萬億元,特別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超七成。

  “合理把握信貸投放力度和節奏,適時靠前發力。”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近期表示,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方面要著力支持擴大國內需求,在總量上確保社會總需求得到有力支撐;另一方面要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作用,推動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高水平動態均衡。

  記者瞭解到,儘管1月份的工作日受到春節假期影響有所減少,但多家國有大行當月信貸投放明顯增長,創近年同期新高。

  1月份,工商銀行投放公司貸款超9000億元,淨增量是去年同期的1.5倍;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創歷年同期新高;交通銀行當月人民幣對公貸款增量、增幅均創近三年最高水平。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經濟加速復甦,帶動市場主體融資需求明顯上升。在一系列金融政策驅動下,銀行信貸投放節奏明顯前置,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銀行信貸投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新增貸款主要投向了哪些領域?記者從多家銀行瞭解到,開年以來,製造業、普惠小微、基礎設施建設、科創等領域信貸增長較為明顯,金融資源主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傾斜。

  春節假期前夕,濟南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中信銀行拿到了2070萬元的貸款,這讓企業財務總監孫豐合頗為高興。“原計劃上線的新項目一度因為產能利用率趨於飽和而受到影響,銀行的信貸資金支持對提升公司現有產能起到很大助力,支持企業進一步研發新產品、拓展下游激光應用領域。”

  為支持森峰激光這樣的製造企業,包括中信銀行在內的多家商業銀行在信審、定價、考核等方面出台專項舉措,引導和激勵信貸資源投向製造業領域。工商銀行相關人士介紹,截至目前,工行製造業貸款較年初淨增超2000億元,是去年1月增量的2.1倍。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金融資源精準滴灌的背後,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效發揮了引導作用。在充分挖掘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潛力後,銀行加大了普惠金融、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信貸投放。

  記者瞭解到,1月份,交通銀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綠色信貸、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等服務實體重點領域均實現同比多增;農業銀行當月新增貸款中六成投向了鄉村振興和普惠金融領域;郵儲銀行將更多信貸資源投向“三農”、小微企業、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等重點領域。

  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當前,經濟總體回穩向好,但恢復基礎仍不牢固。這需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把支持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為後續經濟加快復甦提供關鍵動力。

  1月份,我國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較2022年12月多增超800億元。不過,居民融資需求有待進一步提升。

  宣昌能此前表示,金融部門將進一步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成本,降低微觀主體的債務負擔,增加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能力。同時,鼓勵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圍繞教育、文化、體育等重點領域,加強對服務消費的綜合金融支持。

  “個人消費貸款投放整體穩步向好。”郵儲銀行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該行將進一步發揮普惠金融特色,加大金融支持居民消費力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積極助力恢復和擴大消費。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覆蓋新市民的金融產品超3萬個。下一步將推動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深入新市民群體,更加精準把握新市民金融需求,持續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質效。

  專家表示,在擴投資、促消費、穩外貿方面,金融服務大有可為。要保持金融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繼續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環境,以鞏固年初經濟企穩向好態勢。(來源:新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