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動資源環境經濟協同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3-02-13 17:25:21


  中評社北京2月13日電/據人民網報道,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自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論述并強調經濟發展、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等科學論斷,為實現更高質量、更加綠色、更有效率、更為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當前,我國仍處在工業化中後期階段,曾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留下了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持續退化、資源禀賦約束趨緊等現實問題,傳統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在整個經濟產業中的比重仍然較高。“雙碳”目標提出後,高碳能源系統和相應的生產生活方式亟需進行重大調整,要推動資源環境經濟協同發展,就要立足新發展階段,秉持系統觀念,統籌兼顧、協同發力,加快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環境經濟協同發展之路。

  推動資源環境經濟協同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堅持“全國一盤棋”,一方面要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明確各區域發展戰略定位、技術水平優勢、資源禀賦特征、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等,強化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戰略性布局,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分類施策;另一方面要加快全國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布局,強化產業鏈協同發展戰略,有效發揮“鏈長”和“鏈主”在全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中的作用,推動能源資源密集型產業集聚、生態環境脆弱區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推動資源環境經濟協同發展,需要集中力量推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合作,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政府為支撑,重點攻克低碳零碳負碳、新能源新材料、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工業節能、可再生能源發電、綠氫制取及儲運、氫基冶金、先進儲能技術、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打造涵蓋負碳技術、負碳產業、負碳經濟在內的負碳生態產業體系,培育新一輪經濟增長點。
  
  推動資源環境經濟協同發展,離不開高碳能源系統的轉型。在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下,加快非碳能源的利用、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降碳減污的重點。非碳能源的增長和新型能源體系的建設,要充分發揮“三北”地區能源資源優勢,布局風電、光伏、氫能、儲能、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等電力基礎設施,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和外送能力,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在近幾年的成效則有目共睹:2021年我國燃煤電廠的煙塵、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這3項常規污染物的總排放量,已經減少到峰值時的6%,污染物與碳排放強度均為各國煤電最低值;對散煤等粗放的煤炭利用方式進行控制,并大幅降低了煤炭對環境的污染,控煤政策實施後,我國主要城市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50%。實踐充分證明,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不僅有利於環境質量的改善,而且能顯著促進能源系統的綠色低碳轉型。

  同時,資源環境經濟的協同發展還需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關系,處理好降碳、減污、環保和能源資源安全、供應鏈保障、群衆正常生活等問題的關系,積極有效應對綠色低碳轉型可能伴隨的社會經濟風險,協同推進能源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和經濟發展高水平安全,確保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

  推動資源環境經濟的協同發展,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是應對資源能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的基礎之策。隨著綠色低碳發展體系不斷健全,綠色低碳技術不斷革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前景可期,經濟社會綠色發展必將呈現出新氣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