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熱衷“二手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23-02-12 09:31:17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消費日報》報導,二手電商行業正處於火熱階段,舊衣服、舊手機、舊家電、舊書籍等原本會直接進入“回爐再造”流程的產品,正通過二手電商以全新的方式在消費市場流通。數據顯示,18歲-34歲的青年、其他年齡段高消費群體對二手經濟接受度更好,也表現得更為活躍。

  18歲-34歲的年輕人更熱衷於二手經濟,並不讓人奇怪。他們本身是互聯網主力人群,生活在互聯網環境下,對新事物、新模式和新玩法的接受度更高。而相較於線下的跳蚤市場,在算法的加持下,現在的二手電商平台對用戶、商品的識別更精準。更高的匹配效率,讓年輕人有更多元、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這一點,也能在數據層面得到印證——每日互動大數據顯示,不論是綜合類二手電商App還是其他細分類二手電商App,高消費水平的用戶對於二手電商App的偏好更明顯。乍看上去,這一結果可能會讓人費解:消費水平更高,購買力更強的年輕人,為什麼卻還偏愛買二手商品?

  因為一方面,消費水平高,不必然意味著年輕人花錢更隨意。恰恰相反,很多年輕人現在的消費理念是:在該省的地方省,在該花的地方花,把錢都用在刀刃上。像一些數碼、母嬰類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快,或者使用周期並不長,與其花高價買全新的,不如在二手電商上,花更低的價錢買次新的商品。而從賣家的角度看,把使用過的商品賣出去,可以避免閑置,也能起到“回血”的作用,如此省下來的錢,可以花在其他有用的地方。

  另一方面,現在的二手經濟玩法,早已超越了傳統的線下跳蚤市場模式,可以交易,可以置換,並且具備了一定的社交屬性。尤其是一些小眾、高端的領域,交易場景可以衍生基於興趣的交流。比如在一些社交軟件上,二手交易的討論,也形成了用戶龐大的各種興趣小組。

  和很多互聯網產業一樣,二手電商同樣有規模經濟效應。用戶規模越大,二手商品的選擇越豐富,越容易買到高性價比的商品;當用戶想把閑置物品賣出去,成功的概率也會更高。同時,物品在不同買家之間換手使用,提高了利用率,這也是一種綠色循環。現在,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不僅有各種閑置的商品,還有五花八門的服務,通過大數據的精準匹配,讓買家、賣家實現撮合交易。因此,二手經濟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太正常不過了。

  當然,二手交易畢竟不同於全新的商品買賣,二手商品不是“標品”,用戶權益有時很難得到保障。所以,在二手電商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有必要完善規則,加強權益保護,市場監管部門也應強化監督,唯有如此,人們才能在二手經濟中挖掘更大的價值。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熊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