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海南儋州調聲:千年古韵煥發時代新風
http://www.CRNTT.com   2023-02-09 11:44:28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在海南儋州,逢年過節,田裡鄉間各種聚會的地方常常會出現一種民間舞蹈,人們或三三兩兩,或成十上百邊唱邊跳這種歡快的舞蹈,這就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儋州調聲。相傳它產生於西漢時期,是儋州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種精神財富,然而,為什麼歷經幾千年它依然流行?帶著疑問,記者走進儋州尋找儋州調聲火在當下的密碼。

  一張亮麗的儋州文化名片

  2月4日至2月5日晚,儋州市文化廣場上,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的儋州調聲《囑姑九點半》,讓現場觀眾近距離體驗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調聲互動大合唱中,人們手牽著手歡歌載舞,感受來自儋州的熱情魅力,歡快的舞蹈無不散發著儋州調聲的時尚魅力。

  儋州調聲由儋州山歌演變而來,突破了山歌固有的演唱形式,曲調層出不窮,演唱過程活躍,唱譜代替了樂器和過門。按照傳統,男女青年利用逢年過節或農閑時候,特別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歡聚在鄉鎮集市或附近山坡野地,以歌抒情,自發性地開展調聲對歌活動。對歌時,男女青年勾小指站列成兩排,面對面對歌,歌聲嘹亮,身體隨節奏擺動,男青年熱情奔放、剛勁有力,女青年溫柔細膩。

  表演隊伍隨時可以變化,時而呈半圓形或圓形,時而一字排開。一人領唱,眾人同聲附和,編唱內容則是臨時發揮創作,可以唱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時局形勢,也可以唱時尚風氣、生產生活,無事不歌。

  儋州調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唐寶山告訴記者:“在傳播手段有限的年代,調聲就是最好的娛樂消遣。不需要固定的場所和時間,男女青年集體對唱,手拉手站成兩排,律動身體,以歌抒情。”

  現在還有人看調聲演出嗎?74歲的唐寶山說:“我們全年演出檔期都很滿,每場演出都是全場喝彩,雖然大家很累,但很開心”。

  傳統與現代相互交融

  資料顯示,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居儋時,曾用“蠻唱與黎歌,餘音猶杳杳”等詩句生動地記述了儋州民間音樂藝術的魅力。1962年,田漢到儋州時,稱其為“南國樂壇的奇葩”。2006年儋州調聲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