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置家業 興產業 擴就業
http://www.CRNTT.com   2023-02-03 11:08:46


 
  “十小工程”

  實現群眾安居夢

  入冬以後,家住老縣鎮錦屏社區的汪敏,從社區工廠下班後常去附近的愛心菜園,割一把菠菜,扯幾個蘿蔔,拿回家一洗,一天的菜都夠了。

  搬遷之前,汪敏是老縣鎮東河村村民,住在距社區十幾公里的大山中,初到社區,雖然迎來了新生活,同時又有了新困惑,那就是原來家有幾畝地,吃菜不花錢,現在到社區,連根葱都要買。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平利縣從解決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難題入手,加快補齊易地搬遷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全面推進“十小工程”,即“小管家”解決管理服務水平、“小配套”解決基礎設施短板、“小平台”解決公共服務需求、“小庫房”解決物資物品存放難、“小餐廳”解決特殊群眾吃飯不便、“小課堂”解決技能培訓需求、“小廳堂”解決婚喪嫁娶場所、“小市場”解決購物不便、“小菜園”解決吃菜難、“小公墓”解決農村殯葬難題。

  暑假期間,老縣鎮錦屏社區的小課堂正式開班,為集鎮及周邊中小學生提供暑期義務作業輔導,大學生志願者們耐心地為學生輔導功課,答疑解惑。

  “我丈夫在外務工,我在社區工廠上班,家裡公婆年紀都大了,本來擔心孩子暑假作業沒人輔導,小課堂開班後,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學生家長張娟說。

  為增強搬遷群眾的歸屬感,平利縣還全面推行“居住簿”管理模式,為轄區內搬遷安置群眾中未辦理戶口遷移的人員發放“居住簿”,載明遷出地和安置地(社區)相關的服務工作,讓搬遷群眾吃下遷出地和遷入地權益雙保障的“定心丸”。

  平利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寧國良告訴記者,通過“幸福家園”建設,進一步築牢了基層戰鬥堡壘,提升了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全面建設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打牢堅實的基礎。

  如今,為居民提供創業就業、文明禮儀等培訓的“小課堂”,為居民提供兒童托管、親情連線等服務的“小管家”等逐漸融入全縣搬遷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幫助他們從“安家”到“安居”轉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