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逾八成QDII年內正收益
http://www.CRNTT.com   2023-01-31 13:52:22


 

  公募基金持續加碼港股

  來自天相投顧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1月28日,15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披露的2022年四季報中,天相一級分類海外投資基金規模為3344.24億元,環比增幅高達20.56%,規模強勁提升。利潤表現方面,相較於三季度460.56億元的虧損,QDII基金也在四季度扭虧,當季盈利343.52億元。其中,受益於港股、大消費板塊的反彈行情,易方達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ETF、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等多只產品盈利均超過30億元。

  當前QDII基金在配置區域主要聚焦於中國香港市場,投資市值占比逾60%,美國市場的占比近30%。剛剛過去的2022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對港股的配置比例進一步提升。其中,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亞洲精選四季度減持了美股股票,加倉了港股股票,持倉比例分別達65.64%、28.68%。綜合華西證券統計顯示,公募基金重倉股對港股的配置比例達11.28%,相比三季度又增加3.18個百分點。從配置港股個股的基金產品數量來看,騰訊控股、美團-W、藥明生物、快手-W等的持股基金數量居前。其中,騰訊控股持股基金數量由上一期的157只增至342只,美團-W持股基金數量由上一期的254只增至311只。規模方面,騰訊控股的重倉持股市值由上一期的146.61億元增至344.77億元,美團-W的重倉持股市值由上一期的254.78億元增至270.77億元,藥明生物的重倉持股市值由上一期的59.07億元增至116.27億元。

  談及海外市場投資,南方基金國際業務部執行總監黃亮在四季報中指出,港股市場是“投資中國”組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配置中國新經濟公司的重要選項。考慮到市場大體周期與國內經濟同步,對未來一年至兩年港股市場表示相對積極樂觀。

  “考慮到大部分風險因素已在港股近年來的持續回撤中釋放,港股預期中長期機會大於風險。展望2023年,港股市場有望迎來海外流動性、內地經濟基本面與市場情緒面的多重顯著改善。在此背景下,部分板塊有估值修復與盈利改善雙輪驅動的預期,重點方向包括科技互聯、醫藥生物等;另有部分領域有望迎來困境反轉機遇,主要以消費和金融地產等行業的估值修復機遇為主。”國金證券方面表示,落實到基金投資上,科技互聯、醫藥生物領域指數及相關產品更為成熟,跟蹤指數更能便捷實現全行業覆蓋,且相比主動管理型基金不易出現風格漂移。與此同時,科技醫藥、消費鏈條、金融地產等更多領域主動管理型產品也值得關注。

  多家基金排隊申請QDII資格

  隨著國內投資者對境外市場配置需求的提升,公募基金QDII業務持續穩步發展。過去的2022年,該類基金資產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作為中國機構投資者“走出去”的重要工具,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正謀篇布局。

  中國證監會官方信息顯示,2022年至今仍有包括招商中證全球智能駕駛主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QDII)、創金合信全球醫藥生物股票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QDII)、上投摩根恒生科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發起式聯接基金(QDII)等在內的48只QDII基金在排隊待審。

  近日,市場迎來了2023年首家公募QDII資格獲批。證監會正式核准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QDII資格,開展境外證券投資管理業務。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表示,在獲得QDII資格後,基於股東方的全球市場投資經驗,公司將結合經濟景氣程度、貨幣穩定性、企業盈利情況等多種因素,尋求具有投資潛力的市場,有序推出具備優勢的QDII產品,助力投資者把握全球優質資產投資機遇。

  此外,還有一批基金公司正在積極申請相關業務資格。排隊待審業務資格的公募基金為方正富邦基金、中金基金、上銀基金、朱雀基金、中郵創業基金、西部利得基金、信達澳亞基金、安信基金等八家。(來源:經濟參考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