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建強村兩委班子,常德還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形成了一群有能有為的“屋場長”“屋場員”。
在常德市石門縣夾山鎮楊坪社區,村民陶文平成了陶家崗屋場抓產業建設的帶頭人。這兩年來,在他的帶動下,過去沒有一個集體產業的楊坪社區戶均投入兩萬元,發展了脆桃園、葡萄園、親子園等農旅項目,2022年村集體增收10萬元。
石門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董琳介紹,近年來石門縣堅持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的思路,形成了以屋場為微治理單元的“兩聯兩包”村級治理模式。目前,全縣開展互聯互幫的黨員和屋場員達到1.6萬餘人,幫聯農戶16萬餘戶。
加強政策幫扶,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鼎城區謝家鋪鎮施家陂村是一個距離城區20多公里的普通村落。但從2016年開始,一批村集體企業和村民自辦企業在施家陂村相繼湧現。一個並沒有特殊禀賦的村子,如何吸引中小企業聚集?
“我們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村集體支持。” 湖南億澤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帥宇說。2016年,大學畢業的陳帥宇回到家鄉從事糧食購銷。不滿足於傳統經營模式的陳帥宇,想要嘗試從良種良法的源頭開始,建立種植合作社,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但第一年推出良種服務,村民們都抱著觀望心態,不願主動參與。” 陳帥宇碰了壁。
“企業發展處於關鍵階段,村集體要給予一定支持。”施家陂村黨支部書記焦存再說,村裡拿出5萬元資金補貼種糧戶採用企業推廣的良種良法。“雖然村裡的獎補每畝祗有一兩百元,但這讓村民們一下子吃了定心丸。” 陳帥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