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一樣是年味,一樣是家的溫暖
http://www.CRNTT.com   2023-01-30 10:34:37


 
  賞煙花 包餃子

  “福”字、笑臉、彩虹橋、和平鴿……大年初一晚上,廈門、金門兩地的海面上煙花燦爛,在空中呈現出種種富有寓意的造型。絢麗焰火照亮海峽兩岸,營造出濃濃的年味。來自金廈兩地的民眾和在廈過年的台胞一同觀看了這場煙花表演,分享新年喜悅、互道新春祝福。

  春節期間,在大陸的台胞們過節方式各有不同,但都能感受到熱鬧、喜慶的氛圍。

  在江蘇蘇州,由蘇州市台屬聯誼會、兩岸婚姻家庭協會聯合舉辦的“大年初二回娘家·我在蘇州過大年”活動日前舉行。在蘇過年的台胞台屬和兩岸婚姻家庭一起包餃子、寫春聯、吹糖人,並品嘗了烤香腸、鹽酥雞、煎年糕等台灣美食,體味團圓的幸福和久違的鄉音鄉情。

  “與台灣的燈會相比,四川自貢的燈會規模更大、主題感更強。現場的彩燈造型、工藝雖傳統,卻有不少都運用了新材料、融合了新技術,科技感十足。”在四川過年的創業台青李偉國表示,今年過年除了看花燈,自己還和朋友逛老街、欣賞非遺文化表演、到露營基地喝茶聊天。“天府之國,巴適得板(方言,舒服愜意的意思)!”李偉國用四川話回應道。

  話團圓 敘親情

  薛穎穜是一名在湖北武漢創業的台胞,前些年一直在武漢過年的他今年選擇到福建龍岩的朋友家“守歲”,感受不一樣的“客家年”。“閩台兩地淵源深厚,鄉土近、鄉音熟、鄉情濃。兩岸的客家人更是講究節慶的儀式感和習俗的傳承,過年的味道就更突出了。”作為媒體人,薛穎穜用視頻展示了龍岩的客家土樓、客家人準備年夜飯的場景,並特別拍到土樓中間的一口井。薛穎穜表示,看到這口井他想到一句老話:飲水思源。兩岸中國人同根同源,過年時更應該要慎終追遠,思考文化的根和魂在哪裡。

  在浙江湖州,台籍教師鄭琬鈴和丈夫一起就地過年。兩人除了吃年夜飯、看春晚、賞煙花之外,還和遠在台灣高雄的娘家一起視頻連線,互道新年祝福,並“雲祭拜”祖先牌位。“和大陸不少地方一樣,台灣人準備好年夜飯後,會先把菜品擺到祖先牌位前,祭拜後再一起分享。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共為炎黃子孫,所以都講究崇敬祖先、闔家團圓。”

  作為大陸觀眾喜愛的節目,總台央視春晚同樣引起了在陸過年台胞的關注,尤其今年春晚的一首歌曲《百鳥歸巢》讓台胞們很有共鳴。節目融合了南音元素,閩南語的唱腔和傳統樂器的演奏讓大家仿佛置身大陸閩南地區和台灣的街頭巷尾。參演的台灣南音演員賴多俐表示,這個節目的表演形式優雅且富有內涵,希望自己能夠多在台灣推廣南音藝術,讓島內年輕一代更多更好瞭解中華傳統文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