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5局9署插手 樹木管理混亂
http://www.CRNTT.com   2023-01-30 09:27:38


 

  他以城門穀公園為例,“公園雖由康文署管,但因為斜坡是建築署負責維修管理,園內斜坡的樹就全歸建築署管,康文署只負責管平地的樹,這裡大部分的樹都歸建築署管,這點可能好多市民都不知。附近山上因為有食水配水庫,所以通往配水庫沿途的斜坡和路樹都歸水務署管。”

  王卓粵接著說道,“他們一直都是沿用‘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形式,由不同部門管理各自地段的樹木,管理形式大部分都由各自的外判承辦商去處理。”

  全港目前同市民活動範圍密切相關的樹木約有170萬棵,但管理樹木的核心部門涉及5個局9個署,非核心部門更多,管理部門四散,“佢地各自為政,多年來一直都是咁無變過。”

  由於各部門各有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歷史,樹木辦雖有指引予各部門,但下發到執行部門時,往往變成各師各法,不少外判管理樹木的工程如修剪、檢查、維護等,有的做得粗疏、有的仔細,無法統一,不同部門的管理方法也會有不同。此外,由於界限不清,有時部門之間更會互相“推波”,令灰色地帶上的樹木因無王管被拖延跟進,甚至發生意外。

  讓專業人員互相配合

  這種架床叠屋的分散式管理,令資源重叠、浪費、效率慢、不精準,“如果繼續現有做法,相信好難改變目前的質素”。

  王建議政府參考國內和外國先進城市的管理方法,優化重整架構,由一個統合的部門來管理城市樹木和園林,如新加坡有國家公園局,國內深圳、廣州和珠海有城市園林局。讓不同專業的園境師、樹藝師互相配合,共同參與,承擔處理由設計、施工、種植到養護的不同工作。有如建築署內,有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及不同的技術主任,“市民問責亦容易,致電1823投訴,可獲快速處理。”

  王表示目前由康文署、漁護署、工務部三大主要體系管理植物和樹木已沿襲多年,要解決這些歷史遺留問題,去統合優化,相信會有不少困難和阻力,不過正因為有困難才要處理,祗有好的管理制度、架構、職系參與其中,管理質素和績效比才會有更好的提升,“這對樹木管理將是翻天覆地的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