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1月份不認證停發養老金?別信
http://www.CRNTT.com   2023-01-29 11:23:01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是國際通行做法,主要是為了建立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的反欺詐機制,防止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被冒領,維護基金安全。認證時間一般是一年一次,各地區社保部門對於認證時間的安排存在不同的做法。

  2022年我國全年社會保險基金收入7.1萬億元,支出6.6萬億元,年底累計結餘7.4萬億元,能夠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

  近日,“2023年養老金認證時間提前,退休人員必須在1月份完成待遇資格認證,否則養老金將會停發”的消息在多地流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的網友擔心是因為養老金不足。這是真的嗎?針對此說法,記者予以求證。

  記者注意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發文緊急辟謠,同時提醒廣大網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武漢、成都、哈爾濱、鄭州、呼和浩特、長沙、福州等多地人社部門也發布公告予以澄清,不少地方的人社部門還在相關公告中提示了社保待遇資格認證方式。

  據悉,這個認證是指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認證時間一般是一年一次,各地區社保部門對於認證時間的安排存在不同的做法。例如,成都實行滾動認證,待遇領取人員自領取待遇的次月起,每12個月認證一次。開展此認證是國際通行做法,主要是為了建立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的反欺詐機制,防止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被冒領,維護基金安全。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表示,一些試圖渾水摸魚的騙子通過散布謠言,推送虛假網站,打著可以代辦認證的幌子,誘導一些退休人員和城鄉老年居民填寫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並從中牟利。

  那麼,如何進行認證?記者從人社部瞭解到,第一種是刷臉認證。人臉識別自助認證,通過登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網站或“掌上12333”等官方手機APP進行認證。第二種是社會化服務認證。高齡老人和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提出上門認證的申請,社保局工作人員上門協助認證。第三種是數據比對。社保局通過和公安、民政、醫院、交通運輸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來獲取退休人員的情況。

  如果退休人員或符合領取養老金的城鄉老年居民在認證期限內沒有辦理認證,發現養老金被暫停,也不要著急。人社部提示,退休人員主動和社保局聯繫並按要求完成認證後,就會恢復養老金發放並進行補發。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