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鐵疙瘩”偏愛在-27.1℃裡挨凍
http://www.CRNTT.com   2023-01-29 10:53:21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早上7時30分,看著室外近-40℃的溫度,圖裡河國家基準氣候站(以下簡稱圖裡河站)值班觀測員全立成毅然從溫暖的被窩裡爬起來,一半是為了“開路”——昨夜斷斷續續下了一晚上的雪,要8時準時進場開展凍土觀測,得鏟出一條路來;另一半是為了看看那個新來站裡的“怪家夥”。

  三尺見方的“鐵疙瘩”,“大身子”上立了個“小腦袋”,每隔幾秒鐘便會搖一次頭,頭頂上像眼睛一樣圓圓的感應器也會隨之翻動一下,頗有點古怪的可愛,它就是讓全立成惦記的1月份剛到站的激光測風雷達。

  位於大興安嶺深處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圖裡河鎮,幾乎沒有夏季,祗有春秋和寒冷漫長的冬季,年平均溫度在0℃以下,一月平均氣溫-27.1℃!歷史最低氣溫低至-50.2℃!

  有意思的是,“怪家夥”來圖裡河站,不是來幹活,而是專門來挨凍的。

  1956年12月,這片極寒的土地上建成了一座氣象觀測站。歷經67載,這裡從祗有簡陋觀測場、辦公值守只能靠火墻子取暖的地方,發展成為擁有寬闊平坦的外場地,能源、通信、交通、房屋等條件完善的台站。這些無形的氣候和有形的基礎設施資源,被行業內外人士看在眼裡。

  2019年,在呼倫貝爾市氣象局的政策支持下,航天新氣象科技有限公司找上門來,同圖裡河站合作共建氣象觀測設備極寒試驗基地。

  剛開始,老全和站裡的一些老職工還不太理解,怎麼還有人專程要把好好的儀器放在冰天雪地裡挨凍呢?對接的研發中心經理助理張旭告訴他,這是為了驗證氣象觀測裝備在極寒環境下是否能正常持續運行,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優化改進。

  “哦,我懂,提高儀器可靠性。”老全點點頭。

  呼倫貝爾市氣象局局長劉正會描繪了一幅更廣闊的圖景。“利用咱呼倫貝爾獨特的‘冷資源’,有了試驗基礎,以後會有越來越多我們自己造的氣象觀測設備建到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甚至建到南極北極去,在那樣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